2005中国直销资讯风云榜:中国直销10大关键词
2005-12-01 00:00:00 作者: 来源:互联网
开店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柯达的庞大连锁神话被直销企业瞬间打破,我们才明白连锁加盟原来这么简单。
1998年禁传后,国家出台了关于10家转型企业可以实行“店铺+推销员”的办法继续经营,由此拉开了直销企业开店的帷幕。到2004年雅芳专卖店超过5000家,直销人开店的热情达到顶峰,很多本来不打算开设加盟店的直销企业也因为直销法草案的规定而点燃开店欲望。短短几个月内,大量直销企业抛出开店上千家的事实或计划。
直销法规出台后,里面并没有关于店铺的直接规定。但是为了转移奖金分配和顺应潮流,各大企业并没有刻意改变自己的开店步伐,一场以店铺为基础的立法后圈地运动正式打响。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直销战争,店铺决定发展。
立法
立法,这两个字一直飘荡在2004和2005年中国直销业的上空。但是当它真正落地成为事实时,我们却没有想像中的那份激动,其间的酸甜苦辣,瞬间被即将到来的苛刻条款考验所代替。
毫无疑问,立法至少给了中国直销业一个名份,因此对于行业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好事,这个行业不再授人以柄。但是具体到直销公司和直销人身上来说,立法就是“围城”,进去了必须放弃自由,进不去则必须放弃原则或商机。
人们都愿意为前者而战,即使一块牌照报价千万也不必担心没有大批人马过来抢。我们之所以这样执著,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一个阳光下的、健康自由的未来。
转型
既然是转型,必然饱含着苦衷。第一次因为禁传,这第二次则是因为立法。
第一次转型大家都很有默契,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没有名份的中国直销业,而且还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并以此争取来了直销立法。
现在直销法规出台了,可以说其内容远远超过最初的想象,同时又远离直销人的真正理想。立法前我们觉得只要立法了什么都可以接受,但真正立法了,我们才知道自己并没有解决太大的问题。在博奕中我们再次转型,没有拿牌的要转,拿到牌照的同样要转,目标都是传统的连锁模式。难的是转的幅度大小,我们还能为中国直销留下多少真正属于直销的影子?现在的格局是小公司看大公司的,大公司则试着转型,不能犹豫,却心中无底。
30%
直销员奖金拨出比例从25%上调到了30%,政府这样的妥协给足了直销业的面子,但是这个面子又一文不值。
没有人从这5%的调整中真正获得什么,这甚至比同样执行固定比率的韩国还要少5%。因此我们能够理解很多人为什么根本就不管那个数字,他们下定决心不让那个数字所左右。于是如新在一年前就开始试行员工制,安利也开始称呼自己的直销人为经销商。30%的存在价值仅仅在于,一个直销人作为“直销员”的那一份不能超过30%。
没有人在意这个规定是25%还是30%,30%也成为今年直销业最无聊也最尴尬的一个数字。
试点
最近关于试点的事件有三个,一个是某非权利机构去年擅自给几个小直销公司发放试点牌照,另两个都是关于雅芳的:一个直销试点的谣言和事实。试点代表着国家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就意味着炒作的可能。
首先是直销试点基地事件,这些小企业因为病急乱投医而白背了黑锅。这件事和直销协会事件等放在一起,政府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关直销的游戏闲杂人等禁止玩耍。直销掮客们因此元气大挫,不过仍然屹立不倒,实属怪哉。
雅芳事件则是典型的“看上去很美”:先是因为嘴碎而得罪了政府,弄了一个哑巴吃黄连;后则是被政府树为标兵,得罪了同行不说,自己还被捆住了手脚。看来听话的孩子未必就都有糖吃。
总之,试点并没有试出任何名堂,倒是相关企业却因此而备受诟病,得不偿失。
直销员
因为我国从1998年以来就全面禁止直、传销,因此中国直销在好多年间竟然一直没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称呼,真是怪事。直到《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直销员”三字横空出世,虽然少了点财源广进的霸道,但好歹沾上了“直销”二字。
但是“直销员”这三个字可不是那么好担当的,不但要考试拿证,还有收入限制,你要一心一意地做个老老实实的直销员还真不成。为了奖金分配,现在的直销人要被砍成几份:直销员、经销商、公司员工……或许还有股东。说到最后,我们还是不明白究竟该叫什么。
直销员这三个字的意义也就在于证明我们从事的是直销。想平时大家之间称呼都是用“老板”、“伙伴”之类的,直销员未免过于寒碜了一点,估计也很难在直销人中间真正流行起来。
多层次
中国直销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直销立法和多层次直销的开放,但偏偏就没开放,单纯点的人欲哭无泪,老成些的人又在琢磨新的创意。
单层次是什么?那就是面对面销售的推销员。如果做直销就是做推销员,估计我们今天也不会将直销当成一个行业来分析了。因此要大家都去做单层次的话,就算有呼声也是没市场的。多层次和团队计酬必须做,但怎么做就是艺术了,而且是一门等待政府相关部门欣赏的艺术。如果对不上路,一切白搭。
幸好还有一句话叫“逐步开放”,说明直销多层次开放还是有盼头的。但是时不我待,现在怎么办?安利、如新、天狮等没法等的已经行动起来了,其他人眼巴巴地望着:谁能活出来就跟着谁的路走,这还不行吗?
二次选择
《直销管理条例》正式出台约3个月后,直销牌照即将发放,无论是哪些直销企业拿牌,但可以肯定的是,多数直销公司和直销人将与直销牌照无缘。我们很多人都是看准了这个行业才来加入的,我们是否能够忍受自己及自己所在的公司有一天将不能再光明正大地在这一场直销盛宴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果不能的话,我们只有进行二次选择,选择一个能够拿牌的企业,选择一个更能符合立法后时代直销业发展的团队。
我们已经失误一次,因此“二次选择”要相当谨慎:首先建议选择一定能够拿牌的企业,如果不能判断,不如等到直销牌照发放以后;其次建议选择产品质量有保障的企业,这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石;再次建议选择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并在直销市场上全力投入的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保证你永续经营的可能。至于团队的选择,那就是那些更理性、更稳定、更团结的团队。
直销跳蚤
直销跳蚤是一些到哪里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的人。他们跳槽上瘾,做不好也跳,别人一邀请也跳,公司换了一个领导他也跟着瞎跳,反正就是在哪里都出不了大成绩,却又认为是时机未到。
这些直销跳蚤自以为对直销业知根知底却不得要领,自以为阅人无数却用人不当。不但他们自己跳槽,还游说自己的下级跟着跳,最后大家兜里的钱越跳越少,为了短期赚钱,他们又不得不跳进制度更能突显短期效益的公司,最终落进传销的圈套。
直销跳蚤最终的结局一般都是直销难民,他们一事无成,又认定直销,传统工作不想做也做不了,最后成为社会隐患。
拿牌
无论以后结果如何,至少在现在,成为首批拿牌企业是每个直销企业的最迫切梦想,因为这关系到你有没有机会参与到这顿饕餮大餐的分享中来。
那么拿牌的企业有多少?有说10个的,也有说30个的,无论那种说法,都证明了能够拿牌的企业只是少数。因此,拿牌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惨烈:大企业为了继续自己的公关优势纷纷活动,据说甚至有某国字号的企业干脆成立专门班子并立下军令状,不拿直销牌照誓不罢休;中小企业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寻找救命稻草,甚至甘愿上当受骗。
在这一片慌乱中有两种人最为明白,一种是直销掮客,赶快混水摸鱼,赚一把就走;还有一些明白拿不到牌照也不再奢望的企业,他们加紧圈地夺市场,以便以后联合起来有与政府谈条件的资本。我们所担心的正是等到直销牌照发放之后,拿牌的和没拿牌的究竟怎样的区别对待,还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