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传商品传人头专门瞄准亲戚朋友行骗
发布: 2008-07-02 17:22:24 作者: 天经 刘毅 来源: 常州晚报
住在老小区,夜夜开例会,进出很神秘。在窝点受尽“磨练”的8名传销人员,几乎每人都有一张密密麻麻的“客户资料”,朋友、亲戚、老乡,每名“客户”都能得出一个“发展潜力”指数。近日我市捣毁了一个传销窝点,据执法人员介绍,这种“资金孵化”的新型传销,传人头不传产品,所以现场根本查不到商品,很具欺骗性。
小车里惊现80万现金
4月29日下午5时,一辆出租车从延陵东路开往戚墅堰,在经过丁堰卡口时,民警例行拦车检查。车上的男子裘某出示了证件,细心的民警看到车下面有一个包,就叫裘某打开,发现里面全是一捆捆的百元大钞,共有80多万元。带如此多的钱在身上又说不出来源,民警对裘某进行审查,一起“资本游戏”的新型传销大案很快“浮出水面”。
裘某,北京人,今年48岁,去年8月,他与福建男子周某一起在湖南开始酝酿“资本游戏”,也就以传人头的形式搞传销,他们首先进行了一番自我包装,美其名曰“资金孵化”。他们鼓吹“多投资,多回报”,每个参与者只要购买21份“产品”,可直接成为三星级会员,每份3800元,共缴纳6.98万元,当即返还1.9万元,实际缴纳5.08万元,每一个参与者只能发展三个下线,这样层层发展下去呈金字塔销售网络模式,直到拿满780万元出局。
为规避风险,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年3月“移师”南京、常州等地,该团伙很快发展到100人左右。裘某也“水涨船高”,从三星级晋升到五星级会员。案发当天,裘某将下线的80多万元巨款运往无锡,结果被当场查获。
瞄准亲戚朋友行骗
在某新村宿舍,民警对这个团伙的传销窝点进行清查,将另外7名主要“星级”会员抓获。民警对这些人一一进行询问,但他们“口风”很紧,回答五花八门,没有一个人承认是在做传销。
执法人员在屋内搜查,确实没有发现商品,但搜获了大批笔记,几乎人手一本,其中记的都是传销技巧,如怎样面对客人,怎样筛选客户。还有的是关于消除他们对非法传销这个行业的顾虑,加强对成功发财的渴望。
“你骗我,我骗你”、“一定要把某某拉下水”……这一类的语言在笔记上随处可见。警方还发现了好多份客户列表,上面标注有亲戚、朋友、老乡的简单信息,如性格,对现有职业满意度,有无事业心与信任度等。据了解,他们就是根据这些综合指数,筛选“客户”,有针对性地行骗。
经查,该案涉案金额数百万元,非法传销活动已涉及北京、湖南、江苏南京、无锡、常州等地。据裘某交代,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人参与。
“资金孵化”属于新型传销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已经没了旧式传销的实物载体,而是直接“拉人头”发展下线,赤裸裸地骗钱。
“资金孵化”的具体做法就是,参与传销的人员必须先交至少3800元一股的“入门费”,才能取得发展下线的资格。传销团伙宣称,只要投入3800元钱,半年左右就可以带着780万元回家。
“经计算,一个‘董事长’要带走780万元,下面必须培养81位‘老总’,每位‘老总’又必须买满600股。那么每个‘董事长’下面必须就要培养2314人。”民警说,要骗就只能骗到底,拉亲戚、朋友来凑数。
传销组织为了“激励”每个新进成员拼命“拉人头”,还专门制定了“自动出局制”。即如果上平台的“老总”多了,最早分钱的“老总”就自动出局,不能再从新加入这个“团队”的人员身上提成,只能另行开辟团队骗钱。对于“出局老总”,传销组织会给一至两万元的“包装费”,让他体面回家,以便欺骗更多的人参与传销。
民警说,传销人员都不会说出自己所做事的真实情况,异常忌讳“传销”二字,对外多是说在搞“资本孵化”,诱人上当。
四类人易被诱导
天宁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告诉记者,传销组织“拉人头”最关键一环在于洗脑。传销组织会用一种经过设计的方式灌输其观念,并使其根深蒂固,而四类人易被诱导。
一、对收入不满的人。非法传销组织多从诱导对象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容易引起共鸣。
二、具有不切实际梦想的人。这类人主要是缺少社会经验的人和社会弱势群体,传销分子会让诱导对象沿着自身幻想思路想。这也正是目前非法传销组织中的民工、失业人员、大中专学生占大多数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信息闭塞、偏听偏信的人。由于获取信息的不对称,非法传销组织又通过熟悉的人际关系等非正规渠道传递虚假信息,从头到尾都具迷惑性。
四、不适应特定氛围,容易被表象迷惑的人。陷进非法传销组织的人,都会被安排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实际上这是传销组织精心设计的洗脑课程,有人讲课,有人做见证,有人敲边鼓,有人造气氛,极易让人受到影响而上当最后身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