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网 中国直销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非法传销打传前线>> 正文

暴富“传销基金”潜入南京

发布: 2007-05-01 00:00:00    作者: 黄阳阳   来源:  

   今年4月上旬,市民陈林先生突然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则短信,说某基金公司发行一只能稳赚不赔的“暴利基金”,年收益承诺达到300%。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陈林毅然卖掉手中的股票,取出8万元人民币,换成了1万美元,买入了1万份的那只暴利的“瑞士共同基金”。然而,在焦急的等待和向业内人不士断请教之后,他越来越感到心里不踏实了,甚至是连日失眠。

  陈林说,他参与的是一种“境外基金”。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发现,这种不受国内相关法律保护的“境外基金”,正借助网络渠道潜入南京,并且急速壮大,在南京也有数百人参与。这么多百姓投资的“境外发财基金”真能发财么?这是什么样的基金?

  □记者暗访“瑞士共同基金”销售

  【神秘】

  基金销售者一个月后才肯露面

  股市牛了,基金火了,基金成为百姓最熟悉不过的名词。然而,多位南京投资者告诉记者,在手机上、QQ、甚至有陌生人打来电话,推销一种能间接参与境内外市场投资的基金。

  在知情人的推荐下,记者与一位名叫钱平(化名)的人进行接触。据了解,该人士推销这种境外基金较为活跃,从今年初起,便担任起该境外基金销售员的角色。为了配合销售,甚至建立了“瑞士共同基金南京服务部”。

  记者以购买基金的投资者身份,与钱平进行接触。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钱平很谨慎,只给了记者一个网址,对基金的情况并没有详细介绍,其他的让记者自己揣摩。在与他有近1个月接触后,钱平终于肯浮出水面了,并主动约见记者,愿意详细洽谈认购境外基金的事宜。

  本周三,记者走进南京城南一栋写字楼,终于见到了该位不轻易露面的钱平。这第一次约见的地点,是在钱平工作的广告公司中。钱平看到来了上门的生意,显得很热情。把记者带到办公室隔壁的一个昏暗小屋子里。“这个基金是私募基金。很赚钱的呀,现在广告生意难做,准备找这个能赚钱的基金项目,好好做一把。”钱小声说。

  当记者表示出对投资该基金有兴趣时,钱平立马把话直接转到了一种神秘的金融产品上。他边打开了一个“瑞士共同基金”网站边向记者表示,公司正销售一种境外机构发行的基金,买到它就可以高枕无忧,接下来,每个月就只等收银子了。

  【诱惑】

  投入1元一年竟能赚3元暴利

  “国内的基金遇到行情不好时,弄不好还会亏钱呢。但你只要买到瑞士共同基金后,肯定是盈利。而且,你如果仅仅投入入门型基金,就能保证每个月获得25%的收益。”钱平笃定地表示。

  是什么原因能使钱平这么有底气?钱平打开了他的个人账户,以一种夸耀的口气表示。“刚开始我也怀疑过,但现在却一点也不怀疑其真实性了。你只要开户投资,该公司就会给你一份电子对账单,在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每笔投资和收益状况。今年,我先投入了六七万人民币,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总资产就超过了10万元了!”在介绍瑞士共同基金背景时,钱平提高了嗓音,自称该基金由Cheviot家族成立于1948年,总部设于瑞士,协助全球投资者管理资金达百亿美元。瑞士共同基金是由几十位知名的、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管理,能在全球市场上找到机会,包括中国、巴西、韩国等新兴市场股市,主要投资的行业也是五花八门,覆盖了公用事业、IT、可行项目开发、自然资源、农产品和金融市场等。

  “你现在买,正是赶上好时候了。该基金管理公司出台了优惠的认购政策。且要比我们当初投资时回报率高,我正准备用赚来的钱再追加投资呢。”钱平说,瑞士共同基金的固定收益率刚刚调整,从前三月15%,第四个月20%递增收益率,一下子调整到了月收益率25%。这意味着10万元的投入一年能赚30万。

  【门槛】

  1000美元起卖三种基金可选

  “刚才说的月收益25%的基金,仅仅是瑞士共同基金中一个子基金。”钱平补充说,作为投资者,瑞士共同基金其实有三只基金运作。刚开始提到的基金是“SIP25基金”,属于入门型基金,即投资者要想购买瑞士共同基金中的所有产品,前提是必须买入该只基金规定份额,入门的门槛只有1000美元,相当于7700元人民币,最高可买“SIP25”10万份。“买了SIP基金后,也可根据个人风险承受度,有选择地投入AIF(农产品基金)及EMF(新兴市场基金)。AIF主要投资品种为国际市场上的大豆、小麦、玉米、橡胶等期货品种。EMF则投入快速发展的新兴金融市场,譬如中国、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股市及其他金融市场。

  【组织】

  有介绍人才能买到瑞士共同基金

  钱平一再强调,瑞士共同基金是重信誉的,因为其有着60多年的投资年限。不过,它的运作不在国内,而在美国;为了起到避税的目的,选择的注册地为相当多的人没有听说过的小国家———多米尼加。

  “瑞士共同基金的购买,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交易的。为此,总公司还专门开发出一套128位加密的密码表。而且,对每个入会会员都要严格审查,需要有介绍人。”接着,钱平指导记者打开了一个瑞士共同基金网站(http

  //www.swisscash.net),输入了介绍人,以及记者的化名“王扬”,居然在不确认记者真实身份下,仅花了2分钟,就获得了来自网站自动生成的“CNHPR2012301”的账号。钱平提醒说:“以后的交易活动,都能在个人基金账户页面上反映出来。你注册的账号,首先得存入30美元,才能被正式激活使用。此外,账号激活后的15天内,至少买入1000美元的SIP基金,账号才能保留,否则还得重新注册,会很麻烦。”

  为什么要采取介绍人的模式?记者从钱平口中得知,推荐瑞士共同基金给客户,采取类似于传销的金字塔模式。“我上面也有‘上家’,他在北京,虽然一次都没有见过面,但我们经常在QQ、MSN上交流。如果有困难也会向‘上家’求助。与此同时,开发的每一个客户就算是我的‘下家’”,钱平表示,“开发一个客户,介绍人都能拿到10%的佣金提成,假如手下有三个客户,资金共计有10万美元,那将通过内部转账系统,可直接获得1万美元的佣金提成收益。”他建议记者可多带些朋友前来买基金,可获得一笔巨额佣金收入。

  【资金】

  “上家”可截留募集来的资金

  在整个运作链条中,最为核心的是资金存取。钱平表示,作为投资者可以两种方式存入资金,以当日挂牌价认购瑞士共同基金。第一种,是较为大众的银行网上转账方式,输入银行账号、密码及转入金额直接到指定账号上。“不过,这种模式需要交2%的转账手续费,而且可能过好几天才能转账成功,所以,另一种通过内部转账系统则更为普及,速度更快。”据了解,所谓内部转账,就是一位新基民,如想投入1万美元,可直接交给介绍人,介绍人收到新手美元后,通过瑞士共同基金网络划拨系统,把对应的电子货币划转到“下家”个人网上账户中。而介绍人,可以不再把收到的现金存到公司账户上,自己留用。

  钱平表示:“现在,我投资的收益一共有10000美元,也就意味着我有10000份电子货币可换你的真实资金。如果你买1000美元的瑞士共同基金,你的钱就留给我用了,我把自己账号里的1000美元电子货币通过转账,输入到你账上。在你账上显示出1000美元基金的同时,我账上金额减少到9000元。”

  “如果想投资10000美元,而介绍人的账户里没有10000份电子货币怎么办?”记者问。对此,钱先生不假思索地表示,可以向其他会员调剂,一个人账上赢得的电子货币本息如果不够支付,可以请“上家”来帮忙调剂,这个不用你操心。

  所谓“境外基金”去年七八月份就已进入南京

  种种迹象表明,一种先从我国南方传入,迅速在上海、北京、广州一线城市发展的境外基金,已潜入南京,并摆出了一副快速扩张之势。记者在曾参与过此类“境外基金”销售的杨经理处得到证实:“这种基金其实早在去年七八月份就进入南京生根了。只是其并不只用‘瑞士共同基金’的名号。可以肯定的是,钱平所销售的瑞士共同基金,只不过是几十只类似‘境外基金’中普通的一只。”

  杨经理回忆说,在去年中期,公募的基金销售还不算火,所以导致“境外基金”销售很困难,在南京,加起来只有几十个投资者。然而,很快这种“境外基金”就抓住了一次难得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国内股市走牛,百姓对基金认同度开始提高。由于在2006年200多只国内公募基金年平均收益都接近1倍了,百姓们已把基金当成发财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境外基金’发展势头迅速扩大。据同行一个朋友讲,仅一周内就开发了5名客户入伙,资金量也达到了1万美元。就目前形势看,各类境外基金至少圈住了南京几百位市民,入伙资金至少在百万人民币。”杨经理提醒记者注意,这种“境外基金”的销售,游戏规则中含有“人带人”奖励机制,致使购买者有足够的动力去拉亲戚、朋友,甚至是其他人入伙,复制速度正成倍提高。

  □揭开“瑞士共同基金”真相

  瑞士共同基金三大疑点

  钱平向记者展示的瑞士共同基金“钱景”诱人,似乎是发财的好工具,然而天下真有免费的馅饼么?业内人士分析了瑞士共同基金后,发现其疑点重重。

  疑点一:账户上赚钱容易,却难以兑现

  与国内发行的公募基金明显不同的是,如果赎回该境外基金,不能一次性地提取所有的获利部分。只能是有条件地分期分批取款。据介绍,如果投入1000美元,虽然第一个月获得了250美元的收益,但只能保留在个人账面上,不能变现。只有当收益超过500美元,即在第2个月以后,才能分批解冻,而且规定,每次取款只能是本金的25%。即投入1000美元,在第2个月起能取回250美元,第3、4、5个月也分别取回250美元。这意味着一个小型投资者在转账一切顺利

  时,要在第5个月后才能全部安全地收回本金。第6个月才能盈利。这么长的时间意味着孕育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网站消失、上家卷款逃跑,那所谓超额的收益势必就打了水漂。有人曾对类似的50多只境外基金的网站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网站平均4个月之内就关闭了一切转账系统,冻结了所有的资金存取,最长的支撑不足1年,最短的2周就关闭了。

  疑点二:资金流向不明,钱投向了哪?

  国内公募开放式基金根据我国的《投资基金法》规定,只能投入法律所允许的证券市场中,如A股市场、权证。且基金发行是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窗口,资金是由指定机构存管的。在瑞士共同基金的网

  站上,虽对基金产品的资金用途作了详细说明,但并非像正规基金那样有资金监管第三方。募集来的资金,只规定了投向,而并无规定存放在某指定的银行中,或聘请权威机构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而“上家可截留部分或全部资金”的规定更让投资者心存疑虑:“资金真能进入资本市场中吗?”这根本无从知晓,也是钱平和其他推销“境外基金”的人讳莫如深的。

  瑞士共同基金的资金如果不进入资本市场,谈何通过投资获得超额回报?

  疑点三:25%的保底月收益正常吗?

  一些基金经理及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对于每月25%这么高的保底收益,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国际任何一个市场,想长期获得这么高的收益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确实有这么高的收益,那他早就成巴菲特的祖父了。巴菲特一年才获得30%收益,就被全球投资者封为股神了,如果这个境外投资基金的经理获得25%的月收益,那肯定是超人了。”新世元期货公司杨阳经理表示,“现在,在国内A股市场,确实有基金经理能获得25%每月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收益的前提是市场极度繁荣时,收益存在着不稳定性。想在常态情况下获得,说明这种基金是很不正常的。”

  瑞士共同基金就是“传销基金”

  何谓真正的投资基金?无论是国内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采用基本相同的模式,把募集来的资金,投资到看好的股票或其他证券资产上,一旦资产升值,可以按净值立即赎回。但瑞士共同基金却与这些基金不同。不少瑞士共同基金持有人,已明显感到这类基金打着投资的旗号,实为搞传销。记者调查发现,瑞士共同基金的销售的确与传销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10%的“人头费”的收取与传销的牟利手段相似———开发下家越多,收到的“人头费”越多。没有哪种正规基金收取高达10%的佣金的。

  其次,无实物的销售行为与传销表现形式相似。虽然我国的公募基金和股票也没有实体证券,但正规公募基金的资金由银行管理,投资渠道定期向投资人报告。瑞士共同基金推销人关注的并不是基金管理团队是如何将资金有效配置到潜力市场中,而只关注如何把个人账户上的电子货币(包括本金和利润)快速变成现实中的钞票,这是瑞士共同基金的“惊险一跃”。即“下家”给介绍人汇来现金,自己则把等值的电子货币划到“下家”账户下,卖的都是不知投向何方的“电子货币”。

  第三,入局者无法抽身,只能不停地通过介绍下家牟利,这正是传销的实质。不少瑞士共同基金投资者,看到账面日渐富贵,而处境也显得日益尴尬:收手不干,找不到下家,就意味着无法完成最终的变现,财富始终停留在账面上,万一哪天“基金公司”关门,那将颗粒无收,当务之急,是寻找接盘者。要想成功保本,就得找“下家”来埋单;要想赚得大钱,就得昧良心,让更多人入局,但绝对不会告诉其游戏中的“别别窍”。

  后来的接盘者,前几个月会非常关注日益上涨的投资收益,但后几个月,也会发现如自己“上家”几个月前的困惑:电子货币增长容易,而变现却不易。于是,也会拿出吃奶的劲去寻找下一个接盘者,周而复始。随着“上家”越来越多,虚拟财富每个月急剧膨胀,所有局内人变现的欲望,会异常强烈,直至不顾一切地去掠夺后加入者的现实货币。一条传销链就这样形成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瑞士共同基金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和传销有很大的相似度,可以说是一只“传销基金”,再加上我们根本无从知晓瑞士共同基金的具体投资,晨报提醒广大投资人认清瑞士共同基金以及和其类似的基金的真面目。

  江苏省证监局:

  瑞士共同基金不受《证券法》保护

  对于瑞士共同基金的销售,江苏省证监局表示关注,认为这种所谓的“境外基金”一旦出了问题,将不受《证券法》保护,投资者资金也很难得到安全保证。并认为极有可能是某机构和个人,利用国内基金热的背景,来诓骗投资者的钱财,投资风险不言而喻。省证监局人士提醒市民警惕这种基金的销售。

  证监局人士表示,对市民公开推销发售的基金,证监会有着非常严格的发行程序,不是任何机构都可以随便发行,任何基金的发行都要在证监会备案,而且绝对不可能承诺固定的收益。此外,这种“境外基金”自称为属于离岸基金,涉及外汇流出,就要到外管局备案。类似于正在发行的QDII产品,QDII产品发行程序更为严格。证监局官员表示,推销这种基金,还可从下家那里赚取10%的人头费,就这一点来说,更像是一种传销。该位证监局官员最后提醒,投资者应该到正规的证券营业部、银行去购买公募基金。

  警惕“原始股”的翻版!

  旧的骗局被戳穿、破灭,与此同时,一些新骗局肯定会换个“马甲”重新登台亮相。证监会当前的一个重点,就是打击向普通投资者兜售非上市公司股票,此现象目前已明显被遏制。对此,不少南京人可能还记忆犹新。在2005年国内A股市场最为低迷之际,南京多家投资公司向市民大肆销售一种,买到上市后就能赚大钱的股票,这便是当时晨报连续报道揭露的“发财原始股”。“原始股”在当时成为人们渴望的理财产品。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成为弥补股票二级市场损失的工具。然而,事实证明,凡是参与疗伤的投资者,无一例外地陷入更加悲痛之中———倾家荡产只买来了一堆不能上市变现、“烂”在手中的股票!

  “骗局也是有规律性的,就是哪个事物热门,就会围绕它,开发出相应的骗局产品。在购买一个产品前,首先要看有没有系统风险,须全面衡量有无参与的法律风险、有没有完善的第三方监督机制等。如果这两点不具备,宁可错过不能做错。”业内人士提醒市民。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验证码: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
全搜索

站内最新

直销资讯 直销研究

最新文章

直销公司 直销人才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健康美容

热点·文章

直销家园 直销论坛

推荐·文章

人才首页 我要加入

直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