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生被骗搞传销被父母硬拖回家
发布: 2006-11-30 00:00:00 作者: yangping 来源:
近日,手机尾号为0133的读者发来短信说,儿子被骗搞传销,现在虽然被强制拉回家,但他还是一门心思想着传销,做父母的怎样做才好?
这位读者说,这孩子是他一位亲戚的儿子,今年读大三。8月底,他的一个同学约他去河北保定打工实习,他就去了。过了不久,孩子打电话给父母说,他不小心从楼上砸下去一只花盆,把楼下一个人的头打破了,让父母寄5000元钱过去。他父母就把钱寄了过去。
又过了不久,孩子又打电话回来说,他现在做的事前景广阔,鼓动他父母也过去“发展”。这位读者说,他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过金华也有过这种事情,这很可能是传销,于是就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这个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一听急了,急忙赶到保定,连孩子的衣服等东西都没拿,就硬生生地把孩子拉了回来。他们后来才知道,孩子要那5000元钱,根本不是因为花盆打破了别人的头,其中的2900元,是用来入什么“会”的,如果他能发展别人入“会”,那他就有钱赚了,所以他才想到让父母也过去“发展”。
这位读者说,他亲戚的儿子这两天刚回来,虽然一分钱没赚到,但变化很大。以前他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现在可不得了,口若悬河,讲起赚钱经来一套一套的,父母都讲他不过。孩子现在待在家里,但他曾对父母说:“我总有一天要回去的。”而且老是说,要是他的同学在那里“发”了,他可怎么办!他的父母很发愁,跟孩子讲又讲不通,骂也没有用,不知该怎么办?
因为这位读者讲不出他亲戚的儿子入的是什么“会”,所以我们无法查实这是不是传销。但据金华市工商局婺城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从这位读者讲述的情况看,这应该属于传销。在传销的链条上,原来要花大价钱买的商品其实只是个幌子,所以现在有些传销把花钱买商品这一环都省去了,只要花钱入个“会”,然后再鼓动别人入“会”,从中得到“提成”,这叫“传人头”,或者叫“卖人头”,是典型的传销。
我们不时看到有人痴迷传销的新闻报道,那为什么这样的老故事常常有新版本呢?这位工商人员说,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他们不认为这是传销;二、他们认为这是条发财的捷径。
一位心理咨询工作者说,20来岁的青年,往往脑子里幻想的东西很多,真实的体验很少,一味说教,他们一般听不进去。而且如果他感觉到父母对他是不信任不理解的,就更听不进去。因此一定要让这位同学感觉你在真正理解他的基础上,建议他对自己的“发财计划”做一个可行性调查,找出做这件事情发财的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发财”的比例有多大,再对照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来分析自己“发财”的可能性有多大。通过调查来纠正自己的认知。这件事情对这位同学来说是一道坎,跨过去了,也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次跳跃。
这位读者说,这孩子是他一位亲戚的儿子,今年读大三。8月底,他的一个同学约他去河北保定打工实习,他就去了。过了不久,孩子打电话给父母说,他不小心从楼上砸下去一只花盆,把楼下一个人的头打破了,让父母寄5000元钱过去。他父母就把钱寄了过去。
又过了不久,孩子又打电话回来说,他现在做的事前景广阔,鼓动他父母也过去“发展”。这位读者说,他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过金华也有过这种事情,这很可能是传销,于是就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这个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一听急了,急忙赶到保定,连孩子的衣服等东西都没拿,就硬生生地把孩子拉了回来。他们后来才知道,孩子要那5000元钱,根本不是因为花盆打破了别人的头,其中的2900元,是用来入什么“会”的,如果他能发展别人入“会”,那他就有钱赚了,所以他才想到让父母也过去“发展”。
这位读者说,他亲戚的儿子这两天刚回来,虽然一分钱没赚到,但变化很大。以前他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现在可不得了,口若悬河,讲起赚钱经来一套一套的,父母都讲他不过。孩子现在待在家里,但他曾对父母说:“我总有一天要回去的。”而且老是说,要是他的同学在那里“发”了,他可怎么办!他的父母很发愁,跟孩子讲又讲不通,骂也没有用,不知该怎么办?
因为这位读者讲不出他亲戚的儿子入的是什么“会”,所以我们无法查实这是不是传销。但据金华市工商局婺城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从这位读者讲述的情况看,这应该属于传销。在传销的链条上,原来要花大价钱买的商品其实只是个幌子,所以现在有些传销把花钱买商品这一环都省去了,只要花钱入个“会”,然后再鼓动别人入“会”,从中得到“提成”,这叫“传人头”,或者叫“卖人头”,是典型的传销。
我们不时看到有人痴迷传销的新闻报道,那为什么这样的老故事常常有新版本呢?这位工商人员说,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他们不认为这是传销;二、他们认为这是条发财的捷径。
一位心理咨询工作者说,20来岁的青年,往往脑子里幻想的东西很多,真实的体验很少,一味说教,他们一般听不进去。而且如果他感觉到父母对他是不信任不理解的,就更听不进去。因此一定要让这位同学感觉你在真正理解他的基础上,建议他对自己的“发财计划”做一个可行性调查,找出做这件事情发财的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发财”的比例有多大,再对照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来分析自己“发财”的可能性有多大。通过调查来纠正自己的认知。这件事情对这位同学来说是一道坎,跨过去了,也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次跳跃。
上一篇:《草木人间》:用另一种方式探讨“传销” 下一篇: 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局长张辉谈打击传销犯罪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