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源:探索民族品牌的未来 (1)
关键字:嘉源 探索 民族品牌 未来
(导语)一个年轻的中国民族品牌,追寻着不同阶段深刻的商业体验,从深圳一隅走向全国,潜心于中国通讯制造业的探索创新,将自己的品牌理念用独特的方式传达于产品中,并走出了包含无店铺模式在内的多元化渠道之路,使企业生命再次升华。它,就是新兴民族手机品牌——嘉源。
不来嘉源,不知道专业的执着。
脚踏过如火如荼施工中的3360平方米新工业园区的泥泞,流连于运转自如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目睹“嘉传天下,源自沟通”的企业文化夯实落地,感受到经销商大会的情绪高涨精彩纷呈……我们一步步地走进嘉源,一步步探寻这家专业通讯制造企业走过的足迹。
嘉源,一个非常有中国味道的名字,如今成为了一家新兴的民族手机品牌。正如其谐音“家园”一样,寓意着这里是携手共进的“家园”,天地人和之福地。事实上,在嘉源,汇聚着各类手机制造业精英、许多质朴的员工、可爱的经销代理商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产场景。
一切似乎都是为了成就民族品牌之星——嘉源的未来腾飞而准备着。
移动网络的时代已经来临,
出发,源自民族制造的情结
嘉源手机的诞生,出于老板庄映真的“一时冲动”。
熟悉庄映真的人都知道,在他儒雅外表的背后,流淌着传统潮商敢想敢干的“不安分”血液。1997年涉足当时方兴未艾的通讯市场,见证过“一呼传天下”的辉煌和衰落,紧接着又亲历了手机由黑白到彩屏的发展过程。由于是做各类名牌手机的代理,经他之手的各式名机数不胜数,对品质优劣也了如指掌,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他俨然成为一个通讯类的专家,在这个行当春风得意,得心应手,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1999年于香港注册公司,成立了嘉源。
在外人看来他应该停下走南闯北的脚步稍微歇息之时,他的内心却总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就是为何当时的中国市场大都是国外品牌的天下,中国手机为何不能有自己响亮的品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出国参加一个国际通讯器材博览会,当参照方得知他来自中国大陆时,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傲慢和不屑的神情或语气,这都像针扎一样,令他心中隐隐作痛。这也让他暗下决心,要为中国的手机产业争口气。回国后,他立即尝试着研究国外的手机主板和软件功能,但苦于当时技术所限,未能从中获得一些真经。民族制造之路暂时受阻。
不久,传来了一个令手机老大抓狂跳脚、新兴力量欣喜若狂的消息:一种集成了多种通讯功能的MTK芯片研制成功!MTK集成芯片的突破性发明,让手机设计和制造的流程大大缩短,也促成了手机市场的重新洗牌。市场嗅觉敏锐的庄映真兴奋不已,马上集中资源,引进手机生产线进行投产。虽然,当时因为没有手机牌照,暂不能生产自己品牌的手机,只能做OEM代工生产,但还是一定程度上了了庄映真的一个心愿:2004年5月,第一台凝聚着嘉源人聪明智慧加汗水泪水的嘉源制作手机正式下线。
处于兴奋忘我状态的庄映真可能还未完全意识到,当时横空出世的MTK芯片,造就了今天全球性的工业——中国手机制造业。嘉源手机的诞生,也令其成为中国手机制造产业洪流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
摸索,沿着前人的成功脚步
嘉源OEM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要想拿到代工的单据,首先要通过品牌厂商苛刻的标准体系验证和反复多次的试样严选。为了拿到OEM的生产份额,庄映真和嘉源的营销和生产人员一起,又再次走上了嘉源的创业新征程。
虽然通常OEM的利润很薄,完全靠量来盈利,但经过几年的工艺经验积累和商业信誉保证,“嘉源制造”奠定了不错的口碑,在业内也闯出些名堂,除了积攒了更多的人脉资源和客户认可之外,嘉源在代工生产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自我,从采购原材料到研发流程,再到加工工艺方面,嘉源掌握了手机生产各个环节的制作要领,更重要的是,人才得到了实战锻炼,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执行团队,为日后的品牌制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嘉源的OEM经历,庄映真觉得这是中国手机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必经阶段,就如同鸡和蛋一样,鸡生蛋,再要经过一个孵化的时间和过程,这样才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凡是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2007年7月,蛰伏三年的嘉源终于扬眉吐气,在新近颁发的一百多张手机牌照中为民族品牌占得重要的一席。嘉源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出属于自己品牌的手机。
嘉源又再次与一百多位中外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略显单薄却充满初生牛犊的生涩和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