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评价郑李锦芬:永不停歇的学习
关键字:美国媒体 郑李锦芬 不停歇 学习
凡是领袖人物都会达到一种境界,那是一种全力以赴而又顺其自然的平静,可以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见过郑李锦芬女士,安利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的行政总裁,你也会有同感。
她轻盈地走进来,坐在沙发转角,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我的采访开始了。
清晨的阳光照射着她的钻石耳环,灿烂夺目。深蓝和白间色的套装更加彰显出她优雅的气质。这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说着一口流利而地道的英语。
毫无疑问,坐在我面前的正是《福布斯杂志》2008年秋季评选的“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荣登榜单前两名的分别是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希拉·拜。
本文发表于博锐管理在线|www.boraid.com|
而令我震撼的是,她是从一个多么平凡的小人物一路走来成就了今日不平凡的事业——1977年的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也是狭小的安利香港办公室的秘书。
已经获得商业学学位的郑李锦芬女士喜欢在美国公司工作,她说:“我想我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勤奋努力就会有很多收获。”
她的老板离职后,公司只剩下4名员工。她说:“来自亚达城的管理人员看着我们几个人——一个接待员,一个兼职会计和一位仓库管理员——然后决定让我来接管。”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振兴香港低迷的业务。她见证了安利进入马来西亚以后那里的销售额“迅速提高”,而事业机会也深入人心。
“我们发出去几条船的丝白清洁剂,”她说,“我想,也许在香港会派上用场。”
1979年,她成立了第一家安利店铺,还为新加入的营销人员召开会议。“我请人来示范作烹饪,然后自己来洗餐具。”
郑李锦芬女士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公司的肯定。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香港市场大五倍的台湾市场也开始由她接管。
90年代初,安利开始考察中国内地市场,当时的内地已经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我想我们为什么不去内地试一试?”她说。
1995年,安利(中国)正式开业。然而几年之后,这个年轻的企业遭受了几乎致命的打击。中国政府颁布法律禁止直销,担心过去的传销骗局再度沉渣泛起。
2005年的一次讲话中郑李锦芬女士也曾提到,她在凌晨2点打电话给安利创办人理查·狄维士,告诉他这件事。理查关切而镇定地对她说:“告诉我安利能为你们做些什么,我们要坚持下去。”
在郑李锦芬女士的领导下,安利(中国)度过了这次危机。她设立了100多家店铺来销售产品,帮助营销人员发展客户群,而且开始投放广告。
如今,安利(中国)的营销人员数量已超过20万(国内报道30万)人,员工达6000人。已经在中国赢得极佳口碑的安利更是吸引了奥运冠军中国体操队以及时尚界名人来为公司产品代言。
郑李锦芬女士的发展战略获得惊人的成功:2008年,安利(中国)的销售额飙升了28%,达到25亿美元,在安利公司80亿美元的年销售总额中占据最大份额。她预计今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25%。
据郑李锦芬女士讲,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正在极大地推动安利业务的发展。
家庭年收入达到5,000-10,000美元的人群被定义为中产阶级。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中,中产阶级的比例只有16%。到2015年,这个比例有望达到42%。
“他们都在寻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她说,“而安利在中国最畅销的这些产品,像纽崔莱蛋白粉,这种可以随汤和果汁饮用的膳食补充剂,还有雅姿面霜等化妆品,恰恰迎合了他们的需求。”
就这样,郑李锦芬女士此后还接管了安利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的业务。
现在,她是安利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行政总裁,同时也是安利公司董事长史提夫·温安洛和总裁德·狄维士领导的高级管理团队七位成员之一。
郑李锦芬女士常常要乘坐18小时的飞机前往大急流市安利总部,平时大部分时间她都会在香港。
她的丈夫是一名内科医生,他们的三个儿子中最大的31岁,最小的25岁。周末的时候,她喜欢研究粤剧,一种古老而精深的艺术形式。她说:“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但是她把这看作是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并不觉得有多苦。她说:“我每天都很忙碌,这样我的生活才会更加协调。”
这种态度是非常可取的。面对安利中国曾经经历的挫折,或者其后遇到的各种困难,她都能够泰然处之,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得倒她。
这就是领袖人物的风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