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呈现“八大趋势”
关键字:传销 呈现 趋势”
传销已经成为一个“毒瘤”,它不仅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还侵犯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传销的危害性大,而且其传销方式、组织形式、传销手段等比较隐蔽,已由地上转入地下,并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近日,记者相继采访了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淮南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有关人士,发现我省传销目前主要呈现“八大趋势”。
从销售到“拉人头”
“现在传销方式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已经从过去销售商品向‘拉人头’的团伙诈骗方向转变。”,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的张平科长如是说。
张科长告诉记者,以往的传销活动主要是以商品为依托,而现在基本上没有商品,完全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高额“入门费”维系运作。传销者逐步低龄化
“从目前我们查处的情况来看,传销人员的年龄开始向低龄化渗透。”淮南市工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近两年查处过程中,曾出现过外省未成年人被迫参与传销的情况,非常令人震惊。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目前我省查处的传销组织中,参与人员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目前传销人员的主要特点。
据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一位负责人说,他查处的相关案件中,参与传销的人员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了近50%。
传销头目更加狡猾
“现在传销手段非常多,变化太快,”淮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名民警告诉记者。
目前,传销人员主要利用亲情、友情等关系,以容易赚钱为诱饵,将亲朋好友骗到传销窝点;传销组织更加严密,很多传销头目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所以执法部门在捣毁传销窝点时很少能抓到传销头目,他们通常在幕后遥控指挥;在“拉人头”的手段上,也由过去的欺骗变成强迫、威逼、胁迫甚至暴力等手段,迫其就范。
传销人员异地参与
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一名工作人员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目前在我省组织传销的头目、参与传销的人员基本都是外省人,呈现“异地传销”的特点。
“传销人员分布异地化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传销人员选择拉拢的人员具备“五同”的特点:同学、同事、同乡、同好、同亲。他们欺骗的方式通常以招工、介绍工作、“连锁经营”、加盟、合伙做生意为诱饵,许诺高额回报,迅速致富,许多外地人员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被骗到人地生疏的淮南,并通过上课、培训、开会、谈话等名义,对这些外来人员进行集中封闭隔离,强制“洗脑”。传销由东向西转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淮南、阜阳等城市的传销人员,其人员基本来自于临近的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淮南市田家庵区公安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淮南的非法传销组织基本上是从山东济南、临沂等地转移而来,其成员也几乎全部是外地人,尤其以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地区为主。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传销组织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省工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控制手段类似“绑架”
今年6月2日,福建南安的戴某接到妻子的求救短信。事前,妻子黄某告诉戴某,她和弟弟黄某到淮南市去抱养一个孩子,接着就陷入了传销窝点。接到戴某的报案后,淮南市公安局动用高科技侦查手段,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摸排,锁定了黄某所在地点,将黄某等十几名被看管起来的传销受害者解救出来。躲进厕所发送求救短信的戴某算幸运的了,更多的上当受骗者是在经历种种人身限制后,才得以逃离。2007年12月15日,被骗到淮南做传销的湖南青年钟某因逃脱未遂,被传销窝点人员殴打致死。
非法传销组织已经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他们的控制手段已经和“绑架”相差无几。“现在,传销犯罪大多是以非法拘禁罪、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等判刑”,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的张平科长如是说。
传销活动由聚转散
“目前在我省的传销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规律,一是人员更加分散,很少出现20人以上的聚集,且居住地与上课地点分离。”省工商局张平科长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传销组织越来越严密、细致,活动方式也从公开转入地下,更加隐蔽。传销组织实行集中居住、团队管理,呈现出“准军事化”的特征。参与人员学历变高
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张平科长告诉记者,现在传销人员的学历越来越高,大学、大专或者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些学生也身陷其中。
张科长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发现有外地大学生被骗参与传销的案例。记者在淮南采访时,也亲眼看到有两名广东某大学的大学生被逼参与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