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章:评“消费资本化”理论
关键字:消费资本化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已成为党和国家对经济工作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很少一部分的经济理论研究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出现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典型例子。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对“消费资本化”理论进行初步评析,旨在要求人们千万不要受“消费产生资本”观念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消费产生资本是“消费资本化”理论的精神实质
有一本叫作《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应用》的专著,系统阐述了“消费资本化”的理论。我们从这本书中以下几个主要观点,就可以看出该理论的精神实质就是消费能产生资本,能成为“资本家”:
第一,“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和经营领域延伸。该理论认为,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视同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还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而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生产的投资行为。这实际上把消费者从产品链的末端以投资者的身份提升到前端,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使消费和投资有机结合,使买卖双方联为一体。
第二,“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应用具有调动消费者消费积极性的功能。“消费资本化”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提出消费者既是市场的主人,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动力。“消费资本化”理论致力于实现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赢,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一般而言,刺激需求是以减少税收、增加贷款和增加人们收入等手段来实现的。该理论认为这是外界对消费的刺激,消费者是被动的,而“消费资本化”理论由于把消费转化为资本,其应用具有调动消费者消费积极性的功能。
第三,“消费资本化”理论是对消费者主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主权理论仅阐明了消费者的重要性,仅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即没有探讨生产者应在“消费者主权”的前提下,如何获得消费者支持。此外,在理论模型上,消费者主权理论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对立的,消费者的主权对应的是生产者的服从,它没有认识到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的机制下有机结合,在市场上实现消费的资本化。而“消费资本化”理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在新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各种类型的市场制度,使生产和消费从对立走向统一,在使消费者的主权得到最大化满足的同时,通过消费的资本化,实现企业利润在更高层面上的最大化。
在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消费资本化理论在实践和应用中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消费者投资、消费者参股、消费者期权、消费者选择权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消费的资本化。消费资本化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基本形式是“消费者投资”,即生产者将单位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注入为消费者在本企业开设的个人投资账户,然后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将个人投资账户的累计额和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期返还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参与企业投资、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实现消费资本化的目的。
二、“消费资本化”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原理
消费果真能产生资本吗?我的回答是“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这一经济行为不可能产生所谓的个人资本。因此,“消费资本化”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原理,是一种误导人们经济行为的异端邪说。事实也证明,这一理论已成了中国返利式传销的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认真剖析。
第一,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原理。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有剩余价值,才可能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二是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的规模和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规模是由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决定的。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剩余价值率越高,同量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资本积累的规模就越大;反之相反。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提高剩余价值率,加速资本积累;商品价值的降低,还可以使同量的可变资本推动更多的劳动力,同量的不变资本体现在更多的生产资料上,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三是所使用的资本与所消费的资本之间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全部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费资本是指逐年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价值。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大小,取决于劳动资料使用的年限和数量的多少。四是预付资本的增加。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以及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家预付的资本越多,剥削的工人越多,从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也会增加。
第二,“消费资本化”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研究而产生的,那么在社会主义中国是不是过时?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原理在中国的当今社会没有过时。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以下几个道理: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但个人的资本积累不会在消费中产生。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即间接拉动。但是,消费不会产生社会个人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只有在扩大生产和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过程中才会发生,而消费也只能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才能发生。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何来消费?所以我认为,消费行为是不会给社会个人提供资本积累的机会的,因为这种机会根本就不存在。二是消费不可能成为一种投资行为。“消费资本化”理论认为,社会个人的消费行为同时可以变成参与企业运营的投资行为。这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面,消费与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行为。如果把两者硬是“揉”在一起,就象硬是把水和油搅在一起而相互不能渗透一样,是不可能产生富人和穷人一起致富的“和谐”局面的。因为,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的是产品效用最大化和价格最小化,两者怎么能“揉”在一起呢?三是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积累的资本都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应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而消费行为的本身,并不能创造剩余价值,怎么会转化为资本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谓的“消费资本化”理论因为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原理,所以这一理论的假设前提是错误的,因而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不科学的。
第三,“消费资本化”理论已成了我国返利式传销的理论基础。“消费资本化”理论推出后,实际上没有收到对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正面效应,反而成了我国返利式传销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现在有一种叫返利式传销,他们要消费者购买价格很高的产品(实际上产品在那里只是一个道具,有的公司根本就没有产品),然后按时间间隔,以返利的形式返还所谓的利润。从目前警方查封的几家涉嫌传销的企业看,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传销的,他们的共同理论基础就是“消费资本化”理论。比如,从公安部门提供的资料看,广西永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胜”市场的“利器”是它的“消费来福系统”:一个持卡人在消费购物的同时,可以每月获得稳定返利(而且回报率很高)的制度设计,这是一个所谓颠覆了所有传统商业思维和市场法则的创新的消费和经营模式,其设计理念来源于 “消费资本化”理论。实际上,在永乾公司“消费功能已异化”,消费者购买产品往往主要是为了投资,而不是为了真实的消费需求。我们看一下:只要花上195元,便可购得一“权”,成为会员,获得返利资格。但每月必须消费一定数额,直至消费满6个月后才可开始返利。最终一“权”投入429元,半年可得600元返利,扣除所掏本钱及每月3元个税,可获利153元。商行到底靠什么返利呢?结果如下:以每人每单算两个人投入,最后的返利为:(600-429)×2=342元。如果再有第三人投入429元,便可满足2人的返利。该公司还赚了429-342=87元。以此类推,如果一个周期有3万人投入,有8550人被牺牲,这8550人的返利又从下一个周期的新加入者来填充,并如此循环下去。只要保证下一个周期有上一个周期基数的25%的人加入,公司运行便不会有问题,加入的人越多,公司赚得越多。如果下一个周期加入的人数达不到上一个周期基数的25%,公司的资金链就会断裂,就会出现崩盘的状况,最后加入的人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去年,这家公司已被公安警方查封,从而彻底打破了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的神话。事实证明,由于“消费资本化”理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原理,因此注定会给消费者带来严重伤害。“消费资本化”理论已成了我国返利式传销的理论基础。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彻底清除“消费资本化”理论的不良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求生产、流通领域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开展经济活动,同时也要求消费领域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通过健康的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彻底清除“消费资本化”理论的不良影响,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一,要充分认识“消费资本化”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危害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健康与否,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供给与需求是不是和谐对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否市场均衡。“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即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消费者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愿望是因为该商品有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能力,即效用。因此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应是给他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即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在供给和需求的互相平衡下,市场同样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市场的均衡过程就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过程。而“消费资本化”理论把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有效性”给抽掉了,供给者供给的目的是为了吸纳资金,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变成了投资。如果按此理论发展经济,就形成了没有真正的供给者和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供给者和消费者成了“生意合伙人”。我认为,“消费资本化”理论抽掉供给与消费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否定了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引导消费者不去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而片面追求消费作为投资的利润最大化,这就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破坏了供给与需求平衡下的市场均衡状态。长此以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肌体就会遭到严重侵害,其危害性真的不可小觑!
第二,清除“消费资本化”理论不良影响就必须要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什么叫健康正确的消费观?我认为,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就是指不断扩大消费效用,或称不断提高消费效用最大化程度。“消费资本化”理论把消费效用不是放在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上,而是放在所谓的“实现资本化”上。这种引导的结果只能是不管你有没有购买能力,也不管你有没有购买欲望,你想要发财就去购买某企业的产品。这既不是一种健康的消费理念,也不是一种健康的投资理念。我认为,消费是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就是要使消费成为促进再生产、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消费者而言,就是要有能力购买自己确实需要的产品,而不是把消费作为投资。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清除“消费资本化”理论不良影响过程中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第三,直销行业要把清除“消费资本化”理论不良影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消费资本化”理论不仅是成了返利式传销的理论基础,对直销行业的不良影响也很大。因此,直销行业要健康发展,就一定要把清除“消费资本化”理论不良影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直销企业要认清“消费资本化”理论对经济发展特别对直销发展的危害性,严格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从事直销业务,千万不能用该理论走上返利式传销的邪道。另一方面,直销企业如果受到了该理论的不良影响,要开展自查自纠,发现什么问题就纠正什么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上直销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惟其如此,才能使直销行业引导消费者正确健康消费,直销企业也才能真正具有健康持久发展的源动力。
欧阳文章:《中国直销经济学》作者。先后出版《农业福利经济学》、《经济结构学导论》、《法治下的中国直销》、《特许经营理论与实务》等多部专著。近年来,在我国主要经济理论刊物上发表经济学论文100多篇,不少文章被收录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资料中。特别是他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直销经济学》,标志着直销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正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