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 | 搜索    
      
当前位置:直销企业首页 >> 获牌企业 >> 雅芳(中国) >>
当前位置:直销企业首页 >> 获牌企业 >> 雅芳(中国) >> 雅芳专卖店生存现状调查

雅芳专卖店生存现状调查

2009-07-08 10:12:21  作者:陕丹  来源:中国直销  点击:
关键字:雅芳 专卖店 现状

    雅芳(中国)专卖店出现的问题,其实无关传销,其根源在于公司以业绩为导向的市场政策。——题记

   王先生是哈尔滨的一位雅芳专卖店店主,2009年6月,他向记者反映,受“不正当竞争”影响,店铺已经很难经营下去。2008年底,距他专卖店不到50米的地方开设了一家“雅芳专卖店”,“我不知道公司是否有授权,但这家店以低价产品挖走了我很多顾客。”眼看自己的专卖店生意日渐萧条,王先生心急如焚,多次向雅芳公司反映却始终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

    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王先生遭遇的事情似乎不是个案。随着调查的深入,雅芳专卖店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展现了出来。

    “黑店”主流化?

   雅芳专卖店店主对销售低价货的“黑店”(指未获雅芳授权,私自销售雅芳产品的店铺)的投诉,其实在2004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本刊2005年曾对此做过类似的报道,但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店”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扩大化。

   早前的“黑店”在外观与内部装饰上与雅芳专卖店相差无几。有些“黑店”,就是雅芳专卖店演化而成,“价格乱,利润低,合约到期后就没再续约了,不过雅芳的产品还在继续做。”一位“黑店”店主向记者讲述自己开黑店的由来。

   与专卖店相比,“黑店”有不少优势。“黑店的成本比专卖店低很多,货柜可以不要,光这就能省下36000元。此外电脑、门头不用交押金,更不用和雅芳签协议,每个月进货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制定,不必担心成为雅芳的产品仓库。”在产品的销售上,“黑店”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其售价比专卖店的售价要低得多,“我们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货源主要是那些因大量囤货而急于套现的正规店的店主。”

   在这样的优势下,雅芳的“黑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后期出现的“黑店”在外观与经营方式上也与早期的“黑店”存在差别,大多不再模仿雅芳正规专卖店的装饰,而是只在橱窗等醒目位置上贴上“雅芳全场5折”之类的标志来吸引顾客。“现在成都销售雅芳的‘黑店’比专卖店还多”,经营雅芳的刘先生告诉记者。

   在“黑店”的冲击下,雅芳专卖店经营惨淡。哈尔滨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不敢说以前的生意有多好,但每月轻轻松松就能完成35000元的考核任务。自从‘黑店’出现后,他们在橱窗上贴着雅芳4.5折的标志,我这边的顾客很多就被吸引过去了,业绩下滑到每月2万多,连考核任务都无法完成。”

   东莞经营雅芳专卖店的杨女士曾对“黑店”问题不以为然:“我当时认为这些‘黑店’肯定做不长久,因为他们没有稳定的货源,也不能提供专卖店这样的服务。只要自己坚持做下去,肯定不会输给对方。”但结果是,“黑店”很快就模仿专卖店做起了美容等配套服务,带走了杨女士的很多老顾客。至于货源,一位“黑店”店主说:“进货渠道开始是不太稳定,但时间长了摸着了门道,货源就不再是问题。我还为一些雅芳店主供过货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黑店”对货源是否稳定并不太在意,“我又不是只做雅芳一家化妆品,其他品牌的化妆品我店铺里也有,相比雅芳专卖店我能提供的选择更多。”很多“黑店”并没有把雅芳摆在首要位置,更多的店主是将雅芳作为廉价产品来吸引顾客,“真正让店盈利的还是其他品牌的化妆品,不过雅芳作为推广工具效果很好。”一位“黑店”店主告诉记者。

    “黑店”与专卖店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黑店”引入服务,专卖店则从“黑店”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中得到启发。“我的专卖店现在经营状况有些起色,但不是靠雅芳,而是靠经营其他品牌的化妆品。”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油盐酱醋米之类的日用杂货品也摆放在雅芳店铺中。

   除了“黑店”的影响,雅芳(中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多元化也对雅芳专卖店的市场构成了冲击,“杂货店、超市、商场都能见到雅芳的产品,最离谱的还是药店里也有卖雅芳的。”这一状况让成都的刘先生很无奈,“进入药店虽然风险大,但有很多好处。最大好处就是顾客购买时可以刷医保卡。”在这样的便利下,药店里的雅芳产品甚至可以按原价销售,即使打折后价格也比一般店铺高。

   不过刘先生承认,这样的“多元化”销售一般只出现在二线城市或者城乡结合部,在大城市中很少见。

    直销向左 店铺向右?

   除了“黑店”的挤压,日益庞大的雅芳直销员队伍,也让雅芳的专卖店店主们感觉如坐针毡。

   2005年4月8日,雅芳成为惟一一家直销试点的企业,但这一殊荣随即引发了部分雅芳专卖店店主要求退货的风波。齐聚雅芳(中国)总部的店主们担心雅芳转向直销会影响到其经营。虽然雅芳很快平息了这一事件,但店主们当初的担心正在成为事实,专卖店与直销员之间的市场矛盾越来越突出。

   理论上讲,直销员与专卖店之间应该是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直销员的业绩与店铺挂钩,店铺招募的直销员越多,其收益越大。然而,店主们反馈的情况却与理论有着较大的出入,其现状是:专卖店缺乏招募直销员的动力、产品市场价位混乱、直销员“阵亡”率居高不下、直销员与专卖店矛盾日益尖锐。

   响应公司号召的刘先生也曾招募过直销员,“最多时,我招募的直销员有300多人。”不过刘先生很快发现,情况并不像公司所描绘的那样美好,直销员的增加反而令专卖店的利润不升反降。

   “直销员很难带动店铺的业绩,大多数直销员都不赚钱。”刘先生解释道:“直销员在专卖店拿货,都要求享受高折扣,因为他们也需要赚差价,所以给直销员的出货利润要远远低于顾客。如果出货量大,这也能接受,但问题在于直销员多为消费型(不少专卖店招募的直销员本身就是顾客),他们的销售量非常有限,很难赚到钱,对店铺营业额的提升贡献很小。”作为直销员的招募方,专卖店收益提高不大的同时却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招募直销员后,专卖店要为他们提供订货、退换货、培训等一系列指导工作。招募本身就很费心,还有一大堆繁琐的事,完全费力不讨好。”

   这些因素导致专卖店对直销员的招募丧失积极性,从而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第一个效应便是直销员的高“阵亡”率。“店铺对直销员兴趣下降后,对直销员的服务肯定会打折扣。直销员本身赚钱不多又加上店铺支持力度不够,很快便会转化为顾客,而此前合作的不愉快会让他们被其他品牌拉拢,导致不仅失去直销员,还失去顾客。”刘先生还向记者分析了另一个原因,即雅芳直销员多为兼职,全职类型很少,这使得直销员对雅芳忠诚度不高,一旦发现不赚钱很快便会离去。“就我和其他店主交流的信息来看,直销员的存活率不到20%。”

    虽然“阵亡”率高,但仍然有一些直销员获得了成功,“真正做得好的直销员大多不是年轻人,年轻人的阅历少、圈子小。”刘先生招募的直销员中,做得比较成功的大多是35岁以上的女性。但直销员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店铺能跟着沾光,“我培养了许多有实力的直销员,但大多留不住。”在刘先生看来,留不住人的关键在于利润的分配,“直销员做大后,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就会要求店铺返点,而且胃口会越来越大,直至店铺利润返光。如果不妥协,那么直销员就会加盟其他的店铺,很现实。”

   另一个让店主对直销员排斥的原因在于直销模式本身。雅芳恢复直销之前,店主们多以传统方式经营,对公司的转型并不支持,“内心比较排斥,觉得直销不大光彩。”刘先生如是说。

    更让店主担忧的是,店铺在未来可能沦为雅芳直销员的服务网点,“这样只会让我们收益下降,同时工作量加大。”但雅芳公司对于直销有自己的看法,公司表示,“在当前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下,我们对部分经销商的担忧深表理解。但我们相信直销因其灵活独特创业模式,在目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无疑比其他行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公司与店主在经营模式上存在着巨大分歧,这一对立往往不会出现在公司与店铺间,而是表现在作为直销代言人的直销员与店铺之间。

   鉴于这些因素,店主与直销员大多互不信任,而爆发在两者之间的价格战,让本已紧张的关系更加恶化。

   “直销员打折很随意,50g再生霜88块钱就卖了(原价210元),我真不明白,这样做他们能赚到什么钱。”直销员随意打折的行为让店主们十分恼怒,而直销员对专卖店同样极为不满,北京的冯小姐对此愤愤不平:“扰乱市场的不是直销员,是专卖店。专卖店本来就能享受到比直销员更优惠的折扣,辛苦开发的顾客都被专卖店以更低的价格拉走。一些朋友也因为价格的关系闹得不欢而散,认为我在欺骗他们。”不过冯小姐也有些羡慕专卖店店主,“他们出货量大,收益比我们高多了,反正直销员就是被店主盘剥的。”

   无论谁对谁错,现实是混乱的市场让双方两败俱伤。一位店主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公司给专卖店的返点奖励,都以低折扣的形式给了SP(直销员),拿了低折扣的SP又以低价给了顾客,形成恶性循环,经销商与SP都没利润。”

   有趣的是,尽管双方关系不太融洽,可还是有很多新加入的直销员去专卖店拿货,“一般去专卖店拿货比在‘雅芳艾碧网’上订购更便宜,我们主要就赚点差价,哪里货便宜就上哪儿。”一位直销员道出了心声。

   市场价格的混乱,其实是雅芳备受诟病的老问题。《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05年曾就此问题做过报道,不想时隔数年,雅芳的这一乱象却依然如故,着实让人费解。

精力有限?

   “黑店”泛滥、价格混乱是雅芳转型前就存在的老问题,直销员与店铺的矛盾则是雅芳恢复直销后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为何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呢?

   哈尔滨的王先生曾就“黑店”问题多次向分公司反映,但得到的答复却是“做好你自己的事,不要管闲事”。王先生告诉记者:“我准备把店铺转让出去,公司不管,我也没办法再继续经营了。”一位同样遭遇到“黑店”问题的店主在网上留言:“向分公司反映,两个月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自己调查才知道,那家‘黑店’就是分公司主管让人开的。”

   作为被指责的一方,分公司的主管们似乎也有很多委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公司主管在采访中表示,“这些情况我们不是不知道,‘黑店’肯定会处理,问题是查处‘黑店’需要调查取证,程序繁杂而且数量多,根本处理不过来。光是完成总公司压给我们的任务就够呛。业绩考核不断加码,谁来为我们想想?”

   但店主们对这一说辞并不认同,刘先生嗤之以鼻:“公司处理不过来?笑话!催你下单时,跑得可勤了,三天两头的问候你。他们要把这股劲用于规范市场,我不相信做不好!”

   不过一位主管表示就职责分工而言,打击“黑店”不属于分公司的主要工作。记者就此事向雅芳公司相关负责人求证,该负责人表示分公司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帮助各服务网点,至于打击“黑店”,公司设立了专门的打黑部门,负责调查“黑店”的产品来源。公司打黑部门接到经销商、直销员和销售现场管理人员的投诉和举报之后,聘请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进行取证。拿到“黑店”产品之后进行鉴别,如果是假货的,则收集证据交由法律部采取法律手段;如果是正品,则通过查“码”追寻货源,按照公司《市场规范条例》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该负责人同时指出,打击黑店需要工商部门配合。对于“黑店”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该负责人认为公司已经尽力了,毕竟公司没有执法权,不能直接对“黑店”进行制裁。

   对公司的答复,经销商显得不以为然,“公司在推脱责任,因为‘黑店’一直在增加而不是减少,这能叫‘尽力’。”四川的董姓店主则一语道破其中玄机:“‘黑店’打击完了,分公司和总部拿什么完成任务?‘黑店’的订单是主管们留住饭碗的保证,低价货同样如此。(这些行为)虽然扰乱了市场,但客观上刺激了出货量。分公司主管们首先考虑的是完成任务,而不是规范市场。分公司都完成了任务,高寿康才能完成美国人布置的任务。”

   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我曾发现有人以5元的价格出售柔润保湿蜜,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就算6折,价格也要7.74元。可经理知道了却不以为然,‘你不要管这么多,人家是在处理陈货。’”

   分公司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疏忽以及缺乏变通,导致店主们与公司的对立情绪加剧。2008年,雅芳为了鼓励专卖店店主招募直销员,承诺在店主完成既定任务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成都的曲先生几经周折“完成任务”后,却没有获得任何奖励,“公司告诉我,我总金额离规定任务差了两角钱。”这一结果令曲先生欲哭无泪。“就差两角钱,奖金便一分不发?为什么不能及时打个电话通知我,我也好补上呀。而且在事后两个月才告诉我,分明是不给我弥补的机会。我感觉公司就是有意克扣我的奖金,把我当猴耍!”哈尔滨的王先生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完成任务后,公司以超过规定时间为由不给我奖金,但两个月之后,公司又出台政策,允许将时间放宽。这样的朝令夕改,我真是无话可说了。”

   店主更愤慨的还有分公司赤裸裸的包庇行为。“有个大经销商串货,被我逮了个现行,按照当时的公司政策,该经销商要被处罚1万块钱,可结果是分公司生生将此事件压了下来。”分公司的处理方式让刘先生备感心寒。甚至有经销商向记者直言不讳,“有些扰乱市场的行为就是分公司员工做的,员工可以享受低折扣购买雅芳产品的福利,这种折扣比专卖店的折扣还低,很多人拿到货以后就直接卖给经销商。”

   不过也有店主认为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分公司。“在公司制度与政策导向上,分公司没有决定权。如果总部对政策不做调整,分公司有劲也使不上,毕竟他们只是执行者。”天津店主李先生的一席话,将问题的根源直接指向了雅芳公司。

以业绩为导向的政策

   200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让雅芳感受到了金融风暴的一丝寒意,净盈利下降36%的现实,多少让这个世界第一的直销企业有些难堪。从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区的表现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中国区收入同比增加810万美元,活跃经销商人数增长更是高达41%。

   财报对中国区的业绩做了解释,认为增长并非消费带动,而是直销员的大量增加。从店主的反映来看,一季度直销员的大量增加与公司实行鼓励店铺招募政策有很大关系。2008年底,一位雅芳员工曾向记者透露,雅芳直销员数量已经突破70万人。

   北京的曲先生告诉记者,该政策在各地可能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招募300个直销员,每人每月完成300元的订购款,店主便能得2500元的奖励,如果直销员连续3个月销售额达到600元,那么直销员所属店主还能得到奖励。这是一个临时性的激励政策,就表象来看效果十分明显。然而接受记者采访的店主们则表示,按照公司政策老老实实招募直销员来获得奖励根本不太可能,“找一些顾客、亲戚朋友帮忙,让他们挂个名,自己掏钱买货。”大多数店主都采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奖励。但这样做的负面效应很快显现,大量订货造成店主囤货,随后的低价货再度扰乱市场价格。针对“虚假”直销员的质疑,雅芳公司没有做出回应,仅表示,雅芳每个月都按照国家要求向商务部汇报在册直销员数量,并通过“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外进行披露。

   事实上,这种“注水”的增长率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雅芳(中国)公司心知肚明,早在2007年,雅芳高层就公开表示要对庞大的直销员队伍进行清理与整顿。

   除了通过直销员的增加来保证业绩的增长,雅芳(中国)还出台了其他的刺激政策,例如提高专卖店的预定货款。2009年以来,公司将专卖店每月的预订货款由7500元提升到15000元,店主对此怨声载道,分公司主管也颇为头疼,“我是连哄带威胁地去跟店主们交涉,说服他们改单。”无论店主与主管有多么不愿意,提升货款后,6000多家专卖店店铺所带来收益增长则相当可观。对于部分经销商的压力与抱怨,雅芳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理解,但她同时指出新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经销商抵御经济寒流,更好地开展雅芳事业。对于公司的回应,一位店主奚落道:“公司是越帮越忙!”

   就现阶段而言,雅芳拿牌前后所遗留和暴露的问题还未有效解决,本不是产生业绩爆发的时期,雅芳(中国)的高层们也不会不知道这些政策对于店主的实际影响,之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依然出台这些措施,雅芳(中国)也多有无奈。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除了中国区外,雅芳全球各大市场业绩均出现急剧下滑,雅芳最引以为傲的拉美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业绩也下滑了8%。雅芳迫切需要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助其渡过难关。

   不过与其他直销企业相比,作为单层次直销模式积极倡导者的雅芳(中国),限于其经营模式的局限,很难招募到有实力的直销员。于是便出现了像直销员招募奖励与提升预订货款等为拉动业绩而应急出台的政策激励,但这样的政策在拉动业绩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矛盾的激化。

   雅芳(中国)其实本不必如此。据公开资料显示,雅芳在中国台湾地区将单层次经营模式更改为多层次经营模式后,第一个月业绩便暴长了20%,而采用了诸多激励政策的中国区,一季度仅增长了4%(以人民币结算)。事实上,雅芳(中国)的处境比较尴尬,获得中国首张直销牌照的雅芳,目前业绩仅有20多亿,远远落后于她的市场竞争者们。如安利,2008年的业绩高达176亿;同样以化妆品为主打的玫琳凯,2008年中国区业绩也达到了37亿,增长率达到50%。

   雅芳依靠应急政策对于市场的刺激效果到底能持续多久?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还需要继续观察。不过作为雅芳市场销售的绝对主力,专卖店的未来走向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与店铺之间能否实现共赢、如何取得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间的统一,则是对雅芳(中国)政策制定者与各地分公司执行者们智慧的考量。

    记者手记

   新激励政策的出台,不但引发分公司主管与店主的不满,还为雅芳带去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根据《黑龙江晨报》披露,2009年6月23日10时许,哈尔滨市工商局南岗分局在接到举报后,对位于红军街15号的雅芳(中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检查中,工作人员认为雅芳黑龙江分公司涉嫌传销,将该公司的电脑查扣并将部分公司文件拿走调查。企业事务部相关负责人翟晨否认工商部门检查是因为公司涉嫌传销,并称,“这只是一次例行检查”。

   根据举报人反映的情况来看,雅芳公司的“涉传”是由公司出台的鼓励店铺招募直销员政策引起,其政策中的某些条款被解读为“非法传销”。雅芳公司在6月26日发布声明,称公司总部于当天即派专员特赴哈市协助跟进,公司将全力配合调查并提供所需文档和营业证明,并期待最终的调查结果。

   从雅芳以往与政府的接触来看,一贯以“好孩子”形象出现的雅芳“涉传”可能性不大,但此事件暴露出诸多问题。据消息人士透露,举报一事很有可能是与公司不合的店主所为,其根源就在于激励政策执行中所产生的矛盾。此外,在雅芳公司对《知识经济•中国直销》采访的回复中,已经看不到专卖店的字样,取而代之的是服务网点的称谓,这是否预示着店铺的模式将发生重大改变,而这恰恰是店主最不愿看到的。参考此次地方工商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再加上店主对直销的消极态度,预示着雅芳转型直销的道路依然十分曲折。

责任编辑:鸣仁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版权说明:

    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直销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稿,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者根据您的意见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 尽快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直销网联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直销网"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直销网 http://www.zhixiaowang.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广而告之

页底导航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专家专栏 |  非法传销 |  直销企业 |  教育培训 |  健康美容 |  直销人才 |  直销杂志 |  资料下载 |  招聘求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