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对方感受 打开心门之匙
关键字:新作品 对方感受 心门
要做到思利及人,只有换位思考是不够的,必须关注对方的感受。通过关注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重视与认同,你也因此会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事实上,被尊重的需求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时刻被需要,无论谁都如此。当你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做事就容易多了。
怎么做到关注对方感受,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教练不做家长”的故事。
关注对方感受 打开心门之匙
【故事区】
做“教练”和做“家长”的不同
有一个销售人员问主管:“我每天都努力工作,为什么总找不到顾客?”
主管很不耐烦地回答说:“如果这么容易找到顾客,我还要找你干什么?”
销售人员听完无语,心里很沮丧。
在这个场景中,主管不仅没有关注销售人员的感受,对症下药地回答问题,还用了一句类似轻视与不满的话语来压抑销售人员的提问热情,可想而知,销售人员的感受如何。
如果我们现在用另一种沟通方式来重演开头的故事,就会有这样的变化:
当销售人员问主管:“我每天都努力工作,为什么总找不到顾客?"
主管回答:“好问题!这说明你是一个既勤快又爱思考的人,遇到这样的困惑,你是怎么想的?
销售人员兴奋地说:“我想,也许是我对顾客不了解,总是发现不了他们的需求。”
主管又问:“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销售人员想了想,顿悟道:“明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您!”
主管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果你就是这位销售人员,听完主管的回答之后会有什么感受?这个感受又会给你的明天带来什么影响?
【解读区】
怎么做到关注对方感受,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教练”和做“家长”的不同。
●“家长式”方式
以上第一位主管的待人方式,你也许感到非常熟悉,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常态的一个缩影。今天,这种“家长式”的权威不仅存在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还存在于上下级、朋友之间,一个组织的合作伙伴之间,甚至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之间。“家长式”的权威带来“家长式”的交往方式。
用“家长式”的方式与人相处时,往往会有这样的做法:
◆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
◆常常下命令
◆轻易下结论
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指手画脚,包办替代,全然不顾别人的需求,不理会别人的情绪,更不懂得尊重别人,让人难以接受。
反映到语言上,是这样的:
◆“就这样,听我的。"
◆“按我说的做,别想那么多。”
◆“你应该……”
如果对待别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别人都要服从自己,凡事都好“唯我独尊”,这就是“家长式”。
这种“家长式”待人处事方式的本质来源于特权。常用“家长式”方式待人处事的人,通常都自认为对别人拥有特权,在这种特权下,人与人的平等、自尊、认同与否都不重要。
人性中关于自尊、重视、认同、被爱的需求不会因为某一种特权而改变。惯用“家长式”的人,不能做到尊重他人、重视他人、认同他人,直接导致他人能力无法得到发挥,更谈不上潜能的释放,结果是很多工作都要自己来干。
“家长式"的沟通方式,从一开始就没有尊重他人,沟通的结果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家长式”的待人方式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听不到不同的声音,缺少了很多客观的信息,因而也就少了很多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机会。
● “教练式"方式
与“家长式”方式完全不同的是,第二位主管是采用了“教练式”方式。
用“教练式”的方式与人相处,常常会这样做:
◆启发你思考
◆由你做决定
◆不轻易下结论
用“教练式”的方式与人相处,一切以“你”为主!
所以,“教练式"的沟通语言通常是这样:
◆“你是怎么想的/看的?”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你决定……"
为什么“教练式”方式与“家长式”方式完全不同?
用“教练式”方式与人相处的人,相信每个人都有积极的理由和成功的潜力。在教练看来,每个人内心都有对新知识的渴望以及被认同的需求,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要给予爱护和珍惜。教练非常尊重他人的感受,透过尊重,他能够看到他人的潜能。因此,教练会将他人的每一个问题都看做是机会。通过探询和启发,让他人得到尊重、重视、认可,从而在鼓励中发挥出潜在的价值。
人们一旦感觉到被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进潜能的发挥。
为什么“教练式”与“家长式”的效果会完全不同呢?我们来进一步分析这背后的原因。
家长带有浓郁的权力色彩,忽略了人们内在感受,因而容易压抑人们内在的动力。
教练以信任为前提,关注他人感受,通过启发、引导,让他人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潜能得到释放。
如果你就是这位“教练式”的主管,此时此刻你会有什么心情?你对销售人员又有什么样的期望呢?
“教练式"的沟通方式就是这样,它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出发,结果带给你尊重和成就。
●关注体现尊重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被认同的需求。而人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感受有没有被人关注。
很简单,如果你爱上一个人,你就会对她的感受和情绪非常敏感,想尽办法让她时时刻刻都感觉到你很关心她,在乎她。而如果你对着一个陌生人,你根本就不会注意他,又怎么会关注这个人的感受呢?
所以说,关注对方的感受,才是真正地尊重对方、重视对方。
只有关注对方感受,才能让对方从心里接受你,信任你,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和建议。
关注对方感受,是把钥匙。它能够打开与人交往的大门。
如果我们不去理会他人的感受,也不理解他人的想法,就容易让对方感觉不舒服。即使是自己认为快乐、幸福的东西,如果不考虑对方是不是喜欢,愿不愿意接受,就强加于人,对方往往是不会领情的,他们会拒绝、反感甚至反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常常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人们还会把自己的感受刻意地隐藏起来。这是人们保护自己的习惯,也成为交往的阻碍。我们也只有靠关注对方感受,来打开对方的心门。
事实上,被尊重的需求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时刻被需要,无论谁都如此。
这种需求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感情加深、关系密切而减少,相反,这种需求更强烈。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有意识地用“教练式”的方式待人处事,时刻关注人们对尊重、认可、重视的渴望,充分满足人性的需求,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当你和很熟悉的人相处,开始觉得“无所谓”时,你要有一种“紧张感”:提醒自己时刻关注他的感受,千万不要“口无遮拦,语出伤人”。
当你尊重和认可了他人,你会收获很多。比如,事情进展得更顺利,节省更多的时间,减轻更多的压力。同时,你会乐于聆听别人的意见,获得更多启发或方法,增加更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为你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从现在起,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教练式”方式待人处事吧。
我们将“家长式”与“教练式”做法和说法的不同列了一个表,作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