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中国变形:政府和企业诉求错位
如果不是一系列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把直销妖魔化了,直销应该是一种极有魅力的营销模式。一旦雅芳模式成为中国直销的主流,直销的魅力似乎越来越难以保持。直销的本意是抛弃店铺、减少中间环节、节省广告费;雅芳则反其道而行,增加店铺,增加了运营成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销企业。
雅芳成为中国的直销试点企业至少传达了政府的两点意图:不鼓励多层直销;企业要有店铺。这两点恰恰与全世界的直销公司都遵循的商业模式背道而驰。
中国的直销已经变了形。
所以有企业抱怨政府因噎废食,在政策的制定上过于武断。但追根究底,企业和政府的诉求是不一样的。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政府首先考虑的则是社会稳定,不出乱子。1998年前,企业违反了游戏规则以至于传销被禁。一旦这次直销开放再出现失控状态,中国的直销恐怕会万劫不复。
按理说,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要权衡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双重利益。而千呼万唤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直销法》磨砺到最后,一定意义上已经变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政府在产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天平上,准星更多的偏向了消费者以维持社会稳定。
虽然不能武断的说政府没有考虑直销行业的发展,但的确这个行业占整个产业中的权重太小了。从世界各个国家来看,直销总额占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一般是1%~3%,最多不超过5%。既不能给GDP做更多的贡献,又存在严重的社会治安隐患,似乎缺少足够理由促使中国政府迫切发展直销行业。
政府目前更多的采取了“堵”的做法,在制定的《直销法》中设置了许多门槛,试图利用“技术壁垒”控制企业的数量。企业则削足试履。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发展束手束脚,行业发展受限。而这种“堵”的做法也置政府于两难境地,据说绝大部分难以跨过直销门槛的企业都纷纷转入了“地下”,这些灰色地带无疑是未来监管的“暗礁”。
未来的理想状态似乎是政府掌握了有效监管的不二法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而在目前中国缺乏严格的法规的状态下,这种理想的预期注定还有一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