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谦:身份与真理
今天看到一位网友的信息,告诉我说我在外边的身份还有一个所谓的中国商务院副院长。这类的信息我得到过不上,让我实在哭笑不得。我知道,直销虽然有了法规,但是目前仍然是真假难辨。对于那些不明就里的普通群众来说,更加如同云里雾里。于是,国家机构的名义便被常常用来拉大旗作虎皮,以作为取信于民的证明。就连我自己现在都不知道我有几个身份了,有些别有用心或者无知的人为了证明我的权威性(没有权威对提起我的人来讲就没有面子),可以随意加上一些头衔,搞得我常常要更正。其实,从10多年前开始研究直销时,我就一直在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我在这里一呆就是20年,属于很没本事的那种人。那时我到任何一家公司讲课,都绝不忘记声明自己的观点只代表个人,绝不代表任何机构。这个规矩至今仍然在严格执行。我觉得一个人的学问身份能够被人接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取决于他所服务的机构,但归根结底还在于他的思想和观点是否符合真理。我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学者,我所在的机构也不是一个有名气的机构。1995年以前,我所在的机构归当时的国内贸易部,那时内贸部和我研究的直销还有点关系,毕竟内贸部是国内贸易的主管机构。但那时我就在不断的声明我的研究和观点都与机构无关。好在那时这方面的学者不多,所以好像被别人虚构出来的机构也不多。
1998年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研究直销的学者突然多了起来。这本来是个好事,毕竟学术界开始重视直销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学者头衔的虚拟化。这种虚拟有3个特点,一是职称层次越来越高,几乎全是教授、研究员等等;二是机构越来越吓人,目前北大、清华都已经被用上了;三是与主管机关的关系越来越近。因为直销目前是商务部主管,于是有些人虚构的机构都尽量拉近与商务部的关系。当然,如果是真的,没什么可以非议的。关键在于很多的人往往是自己自封,实在有违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
在这种情况下,我自己感到非常自卑。一来我20年没调过单位;二来我所在的机构与商务部也没任何关系,他目前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直销业务毫不相干;三来我也多年没什么进步,至今仍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学者。虽然过去多年研究直销积累了一些名声,但显然现在已不够用,因此才会有些说法,把我的身份修改成所谓的中国商务院副院长,虽然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机构,但听起来看起来和商务部肯定有关系,也许这样我的名字才会有用。
我想再一次说明我的身份。我只是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的院长,也是一个老师。直销研究是我个人学术研究的一部份,我与商务部没有任何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我希望人们对待我的观点不要用部门的眼光和成见。作为学者,我当然希望我的研究能够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但我不希望想利用我的人给我随意安排头衔。这不仅损害了被随意安排的机构的名誉,也损害我的声誉。我现在不想改变身份,仍然会在我正式的工作之外关注和研究直销。我相信社会对真理的鉴别会越来越少带有世俗的观点。如果直销的研究一定要因为身份才能够为社会接受,那只能说明直销这个产业所受到的社会污染太严重了。
当然,我很同情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很多接触直销的人都是社会经历比较单纯、社会知识比较少的,由于我国机构设置十分复杂,很多人根本搞不清真假,所以非常容易轻信。加上直销的很多问题确实不是很容易一句话二句话说清楚的,于是就会对所谓的权威产生盲从。可以说,从直销研究的角度看,目前中国没有什么权威,谁的话也不是千真万确的。我希望接触直销、对直销感兴趣的人,要善于辨别真假,要辨别真假专家、辨别真假机构、辨别真假信息、辨别真假身份、辨别真假企业。
身份不能说明水平,身份更不能代表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