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刚:12月到1月的直销混战盘点
2005年12月初,在一群利欲熏心的阴谋份子策划下,“玫琳凯”被质疑搞传销,同时中黑枪的还有新时代。半个月过去后,玫琳凯和新时代都成功化解了危机,现在在百度已很难找到当时指控“玫琳凯”搞传销的证据,哪怕标题还在,里面的内容也已经置换成了别的东西,即使使用“快照”也查不出原来写的是什么。这既可以被认为是公司公关的胜利,也可以被当作是企业出血的结果。阴谋份子捞够了黑钱,公司保住了名誉,传媒挖足了眼球,莫不皆大欢喜,可怜这笔“公关费”又得由那些“美容顾问”们和消费者买单了。12月中旬,如新中国总裁邱锦云宣布公司已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直销执照,“以便明年在中国内地增加直销业务。”结果反而中了“员工”的圈套。几乎就在邱总裁发表“将增加直销业务”声明的同时,有数目不详的“员工”(下限十余人,上限七十多人)跑到如新公司抗议并讨要如新拖欠的薪水。
同时,12月中旬,商务部在内部发放了业界称为“98号函”的红头文件,据说,标题为“商务部关于答复直销业有关问题的函”,涉及了“保证金缴存指定银行”、“直销企业省级分支机构”等多个直销企业申报牌照原先还闹不清的问题。
“98号函”发放后,如何申报的问题是没有悬念了,一些企业原来想通过走后门拿牌照的事逐渐被披露了出来。据说一块牌照最高曾被掮客炒到1000万元,仔细想想,如果拿到牌照就可以玩多层次,这个代价实在是不高的;再细加想想,如果拿到牌照却不能玩多层次,那它们又何必去申请呢?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企业做直销有必要交2000万保证金吗?而这2000万将为社会创造出多大的权利寻租的巨大空间啊?!
随着拿牌程序和能获得牌照的企业的逐渐明朗化,没可能获得牌照的企业老板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了,于是一些以多层次制度为核心的营销方式被一些聪明+贪婪的脑袋相继“发明”了出来,就等企业自觉入瓮。
1月的行情让业界觉得好玩的还有直销公司成了招聘大户:行政管理、财务和培训等岗位都在招人,而所谓招募“几千人的大单”只不过是要让几千人先掏钱或让他们先占位置而已。
要是真的招募上几千人,而他们都不需要自己买单,那那个公司也就不叫直销公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