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投稿 | 搜索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首页 >> 行业动态 >>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首页 >> 行业动态 >> 直销法规出台在即 各路鬼神忙于“唱戏”

直销法规出台在即 各路鬼神忙于“唱戏”

2004-10-02 00:00:00  作者:only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海峡财经导报

■本报记者 张兆宜

  10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平静过的中国直销业,如今更是激流汹涌。

  随着中国开放直销市场进入倒计时,早已在直销业大门口摩拳擦掌的外资和内资企业,已逐步放开手脚,开始了真刀真枪的明争暗斗。

  “目前中国至少有1000家以上的企业已经开始直销运作。”直销业研究专家王万军对记者说,“直销市场开放后,将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跻身其中。”

  中国作为直销业的最后一块沃土和即将出现的最大市场,对于企业来讲,得中国直销市场者得天下。

  

“厦门会议”遭遇炒作

  第八届投洽会期间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安部、商务部等共同举办的“直销立法座谈会”刚刚结束,一场“借梯上楼”的炒作就此拉开了序幕。

  “厦门会议”后,记者在美国安旗公司网站的首页发现了这样一条滚动新闻:“安旗公司参加了在厦门召开的‘直销立法座谈会’”。而据记者了解,参加“厦门会议”的企业只有22家,安旗公司并没有在其中。

  其实,拿“厦门会议”大做文章的企业又何止安旗一家。与会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一些没有参加“厦门会议”的企业,其管理层在“厦门会议”外场为自己拍摄了照片,就宣称参加了会议,并刻意强调,参加“厦门会议”就等于很快可以拿到直销牌照。

  事实上,9月10日“厦门会议”期间,记者在厦门悦华酒店凌云阁会场外见到了多位被挡在门外的所谓直销企业的高层。有关企业的高层当时曾向记者表示,能否参加“厦门会议”是衡量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认同高低的重要信号。

  近日,福州某与会企业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信心很足”,因为管理层告诉他们,公司参加了“厦门会议”,而参加“厦门会议”的企业将成为首批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到时候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直销业务。

  对于部分企业刻意炒作“厦门会议”的原因,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直销业资深律师刘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中国直销市场目前尚未开放,企业最大的困扰就是其从事的工作处于灰色地带,随时面临被查处的风险。而公司一旦拿到直销牌照,将为其拓展市场带来便利;如果企业未能拿到直销牌照,则将有可能导致直销企业长久建立起来的业务网络“一夜间崩溃”。据有关人士透露,部分未能参加“厦门会议”的企业目前正抓紧做相应的准备和公关工作。

  对此,商务部外资司有关官员明确表示,商务部邀请企业参加厦门“直销立法座谈会”,目的是向市场传达目前政府在直销立法方面的进程及思路,并征求市场的反馈意见,但并未表示所有参会企业都可以拿到首批直销牌照。该官员同时强调,要拿到直销牌照,不但要符合中国政府制定的准入条件,而且要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参加“厦门会议”的刘忠律师认为,根据“厦门会议”透露出的“内外一致、资质严格、严谨审批、逐步开放”的方针和“投资者应有良好的信誉,在近两年内没有违法违规的记录”等“软条件”的设定,在直销牌照的角逐战中,“厦门会议”并不是“决赛阶段”,因此,在一切还未有定论的情况下,企业最好洁身自爱,合法经营,照章申报。毕竟拿到直销牌照仅有硬性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守法经营。

  记者注意到,从“厦门会议”22家企业的背景来看,更是印证了商务部“参会≠拿牌”的说法。据了解,作为参会企业,广东太阳神目前并未开展直销业务,而赴会的武汉某企业显然并不具备开展直销业务的实力。

  

企业备战立法前夜

  其实,从炒作“厦门会议”可以看出,企业的冲动来自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统计数字显示,直销在全世界每年的销售额为850亿美元,而2003年在高压态势严管之下的中国直销业,营业额就达到350亿人民币。中国的直销市场开放后,没有人怀疑中国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直销市场。有专家预测,中国直销业的市场年增长率将有望达到20%,甚至更高。

  “中国最为浓厚的讲究人际关系的特点,正是直销业的天然土壤。”直销业研究专家王万军说。

  事实上,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分享中国这块巨大的直销业“蛋糕”,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尤其是国际上的直销巨头早已对中国虎视眈眈。去年以来,内外资企业不约而同地敲响了迎接直销市场开放的前奏曲。

  首先是安利宣布将一次性追加投资1.2亿美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如新随后表示将在浙江湖州投资500万美元再建一家工厂;雅芳计划今后每年新开500家店;而完美公司第二期工程尚在建设中,又准备在扬州再建一个新厂,使生产能力达到现有工厂的两倍。同时,安利、完美、玫琳凯、雅芳、如新等都在酝酿推出更多的新产品,以便开拓中国市场。

  除此之外,各企业也在进行着人才储备战,安利计划招收2000名各级员工,雅芳同样在大肆招兵买马,天狮集团更是打出了百万年薪招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广告。

  尽管直销法规还没有出台,有关准入门槛也未明了,但直销市场巨大的诱惑,已经吸引了众多内资健康产业巨头的目光。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步长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利用旗下的傲普公司搭建进入直销行业的平台,“傲普公司董事长骆超、总经理王君平都曾先后服务于安利和天狮集团,有10多年的直销从业经验,这家公司近10人的高层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有4年以上的直销行业经历,而参加傲普公司开业庆典的300多位经销商,其中90%以上都做过直销企业的经销商”。步长集团是陕西省一家集医药研究、生产、销售和诊疗服务、教育、网络为一体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总资产超过50亿元,去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35亿元。

  同样令人关注的是,有“健康产业第一交椅”之称的国药集团,已经成立了国药健而康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健而康公司的总经理赵文莉坦言,健而康公司以后肯定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开展直销业务,现在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还有一则颇令人不可思议的消息是,家电巨头海尔集团目前也在为进入直销市场做调研工作。据说海尔集团试图以直销方式销售的产品也是保健品。

  此外,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修正药业、康恩贝集团、珠海天年等知名健康产业集团也不甘人后,正在积极筹备,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直销方面的运作。

  根据王万军的分析,健康产品生产企业纷纷看好直销市场,一方面在于营销费用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安利等直销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的鼓舞。而保健食品恰好是目前直销立法中已经明确允许直销的两类产品之一(另一类是化妆品)。

  

“毒瘤”不容忽视

  有关方面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直销业存在3∶3∶4的格局:10家外资转型企业占据3成市场份额,内资直销企业占据3成份额,剩下4成则由打着直销旗号的“非法传销”企业瓜分。

  王万军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直销市场上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主要是由部分人的“掮客”心态造成。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昔日的“拿牌掮客”如今又出现,尽管现在谈及拿直销牌照还为时尚早,但“掮客”们已经开始了所谓的“企业辅导”活动。

  公开的资料显示,从最初“国情研究会”颁给天狮集团“国家级直销试验基地”的牌子,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颁发湖北林枫服饰公司“中国直销研究基地”和山东永春堂“电子商务研究基地”,再到今年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市场环境研究中心一口气批出的大连富饶、北京中谊、宁波御坊堂、简阳正田等四家“直销研究基地”,无一不是在直销立法背景下一批半官方学术机构与“掮客”们共同上演的闹剧。

  根据王万军的调查资料,一家“直销研究基地”的内部人士曾向他透露,拿到“直销实验基地”并非最终目的,其终极目标是通过这些机构尽快拿到直销牌照,因为这些机构都具有“良好的背景”。当然,拿直销牌照的“中介费”也远非拿到“直销研究基地”牌照的费用可比的。而事实上,想在直销市场开放后获得直销牌照的公司也决非只有这几家。

  王万军认为,开放中国直销市场,再一次让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政府管理部门的手里掌握直销牌照这一“金钥匙”,由于他们占据了极度稀缺的公权资源支配权,众多想在直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企业自然趋之若鹜,这也为“掮客”们提供了市场。王万军指出,直销立法在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也应建立健全对相关权力部门的监控机制,防止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与“掮客”行为相对应的是,一些海外直销企业通过宣扬“中国即将承认直销行业,必须抢占市场先机”为幌子,大肆进行非法活动,而部分转型企业也在直销立法前夜乘势进行违规操作,不惜代价“跑马圈地”。据有关方面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利、玫琳凯、完美等企业的在校学生业务队伍已有一定规模。

  实际上,直销企业内部也确实存在管理难度,就在2002至2003年,安利公司内部就整顿出1649起违规事件,涉及2317人,取消了509人从业资格。营销人员违规的主要内容为低价销货、夸大产品功效等。而这些都将与“跑马圈地”、“掮客”活动等一起,在直销市场开放后引发中国的“直销风暴”。

  王万军告诉记者,一部直销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直销与非法传销斗争的历史。在美国、日本等直销发达国家,尽管制定了严格的直销法规,但“老鼠会”今天仍然存在,并继续扰乱着市场,马来西亚在直销立法后的两三年,也是屡屡出现市场难以监控的状况。所以一部直销立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传销及其“毒瘤”的存在,我们以后将长期面临与非法传销的斗争。
责任编辑: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版权说明:

    本网未注明"来源:中国直销网"的稿件均为转载稿,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者根据您的意见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 尽快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直销网联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直销网"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直销网 http://www.zhixiaowang.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页底导航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专家专栏 |  非法传销 |  直销企业 |  教育培训 |  健康美容 |  直销人才 |  直销杂志 |  资料下载 |  招聘求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