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大暑 炽热天气防中暑 养心养胃养精神
发布: 2023-07-24 10:22:18 作者: 佚名 来源: 和治友德
《 大 暑 》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今日大暑。大暑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表示天气炎热至极。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趁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湿热交蒸防中暑
大暑时节易发生中暑现象,其症状常常是全身乏力、头昏心悸胸闷、出虚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乱,首先尽量避开闷热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帮助身体散热,补充水分好好休息,可以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但对于严重中暑者,建议送往医院治疗。
此外,三伏天细菌、病毒繁殖快,皮肤病发病也增多,如湿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屋内要多通风,坐公交车后要洗手。由于细菌繁殖快易致食物中毒,如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要尽快看医生。
大暑养生重养心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最为旺盛,阳气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活跃,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应重在养心。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我们称之为“情绪中暑”。
越是天热越要注重养心,以避免不良刺激。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食用。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建议小睡一会儿,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健脾养胃需除湿
大暑季节正值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易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舌苔常比较黄腻。中医认为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可吃些清热消暑、芳香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及药物,如薏仁、白扁豆、粳米粥以养脾胃,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还可服用藿香、荷叶、佩兰等,或用藿香正气丸(水),醒脾化湿。
此外,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的药物,如五味子等,以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调畅气机养精神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烈日炎炎的三伏天要格外重视心神调养。《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三伏天要学会适应炎热的气候环境,尽量去做一些静养心神、调畅气机的事情,来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所谓“心静自然凉”。
看书写字、弹琴赏乐、阅读抄经等修身养性的活动,都有益于平复烦躁的心情。另外,我们也可以每日按摩少府穴3-5分钟,少府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按摩有助于清心除烦。
顺天时冬病夏调
冬病夏调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认为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在夏季虽然不发作,但是其致病因素(中医称之为宿根)仍然存在,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机体阳气充沛,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便会发作。
所以在夏天,尤其在三伏天抓住有利时机,乘体内阳气充沛,肌肤腠理开泄之际,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或选取穴位敷贴,使药物比较容易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直达病处,故冬病夏调往往可以达到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较好效果。适合冬病夏调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各种关节炎症、慢性腹泻、冻疮等。
总之,大暑节气大家要注意顾护阳气、清暑热、祛湿邪,还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结合自己的体质,科学度过三伏天,为进入秋季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