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发(古田)生态科技园系列之十 “安发模式”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发布: 2021-10-18 09:58:55 作者: 佚名 来源: 安发
在安发(古田)生态科技园里,一垄垄现代化种植的猕猴桃树上,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猕猴桃挂满了枝头;猕猴桃树下,是一朵朵娇艳的灵芝;灵芝旁边,则是绞股蓝等中草药植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种植业园区,而是一个以生物科技为引领,以新型农源型工业为依托,由“生物资源—生物科技——农源型工业(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组成的全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作为来自现代农业高度发达新西兰的安发国际控股集团,应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对中国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进行高科技精深加工转化,使农业资源原料价值成十倍二十倍、甚至五十倍以上地增值,通过对资源的高效益利用来实现对农业的反哺。
这种以新型农源型工业为核心打造的全产业链模式,被福建省社科院调研、总结和定义为新时代“科学发展观”下的“安发模式”。
安发国际领军人物、世界知名科学家高益槐教授解释道,通俗地说,“安发模式”就是把生物科学转化为生物技术,再转化为生物经济,最后转化为“三农”经济,以贴进“三农”、服务“三农”、造福“三农”的高科技企业为龙头,打造高效农业立体农业,做精准农业样本。在这个模式中,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手,去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是完全依赖政策法规。
福建社科院课题组认为,“安发模式”的成功首先在于立足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特色生物经济;在于充分发挥福建发展新兴产业的条件和优势;还在于其科技实力和创新驱动。
“安发模式”是“公司+科技+田间+市场”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它的启示是:农民增收不一定要离开农业和农村,对于资源优势地区而言,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
安发创立的“生物资源—生物科技——生物产业——生物经济”的模式,先后被福建省社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的课题组写入《领导参阅》和《国情调研报告》,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决策参考和依据。并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等20多家媒体广为报道,引起全国政协、科协高度重视,也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表扬和肯定。2014年9月,“安发模式”再次被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写入《调研内参》,并广为宣传。
2014年-2016年,高益槐教授连续三年受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的邀请,在中共中央党校为来自国家部、委、央企、部分省市外事办、金融、统战、商务、侨办、科协、驻外大使、中央驻港澳台事务联络处、国家新闻总署、海关总署、国家开发银行等机关领导授课,并分享“安发模式”经验。
“安发模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理念,助力精准扶贫,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回答了怎样用“科技创新”、“政策引路”、“金融铺路”,完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提供了示范作用。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