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牌难求”到“吃人执照”,直销牌照究竟怎么了?
发布: 2019-03-11 16:01:53 作者: 佚名 来源: 第一直销网
直销牌照不是“吃人执照”,但它也不应该是免死金牌。直销企业应当爱惜自己的羽毛,让直销牌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不是沦为保护伞、敛财道具。
1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民政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商务部将严格直销准入,暂停直销经营许可审批,暂停产品和网点备案。同时,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对直销领域的传销要严格查处,该取消备案的取消备案,该撤销网点的撤销网点,直至吊销直销牌照,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这是直销立法13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暂停直销牌照发放的情况。
“权健事件”后,直销行业成了众矢之的。曾经以一篇《疫苗之王》刷爆朋友圈的兽爷,也将枪头对准了直销,并称直销牌照为“吃人执照”。
从“一牌难求”到“吃人执照”,十多年来,直销牌照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第一张直销牌照
中国的第一张直销牌照诞生于2006年。
但直销进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1990年11月14日,美国雅芳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在广州设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开始从事直销经营。至此,直销正式从国外传入中国内地。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直销”这个词,这种经营模式尚被叫做“传销”。
雅芳之后,国外许多鱼龙混杂的传销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传销公司,中国传销市场日益混乱。那时候,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发展下线和多层次计酬成了很多人的“发财经”。
到了1998年,几乎所有的省会、沿海大中城市都有传销公司在活动,公开资料显示,当时的传销公司至少有2600多家。那时,国内遍地都是金字塔式骗局,给当时的中国社会与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下令“禁止一切形式的传销活动”。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凯、完美等规模较大的外商投资直销企业,全部停止了直销经营。而以天狮为代表的一批内资企业也开始转战国际市场。
但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尽管政府实行了“一刀切”,直销企业和从业人员却从未真正放弃过这个市场。
转机出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承诺3年内开放直销。2004年2月,包括安利、雅芳等直销巨头在内的美国商会代表团到达中国,敦促中国履行WTO约定,尽快制定直销业法规,使直销合法化。
2005年9月,《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由国务院正式出台,并在当年开始实施。直销和传销至此被区别开来,“直销准入制度”也成为了行业步入法制化的标志之一。
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牌照是企业能否开展合法直销业务的一个通行证,也是直销员开启正规直销事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2006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张直销牌照诞生,拔得头筹的正是首家正式进入中国直销市场的美资企业雅芳。
13年91张直销牌照
到今天,商务部一共发放了93张直销牌照。其中,蚁力神已破产,大连珍奥的直销牌照在2006年就被收回。因此,当前具有直销资格的有91家企业。
(以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官网显示的批准日期为准)
由上图可知,商务部在2006年颁发直销牌照13张,开局势头较猛,但随之又出现阶梯式下降趋势,直到2009年触底,成为史上发牌数量最少的一年,仅有一张。
第一直销网观察发现,截止到2009年,在24家获牌的直销企业中,只有7家是内资直企,占比不足30%。那时候,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业绩上看,外资直销企业在中国直销市场上都拥有着绝对的霸主地位。
随着直销行业的稳步发展,直销牌照的发牌数量从2010年开始逐年递增。
2015年与2016年是直销行业的黄金年,直销业绩增长迅速,发牌数量也大幅增长。2015年是13年来发牌最多的一个年份,共颁发19张直销牌照。
2015、2016年,也是内资直销企业大放异彩的两年。在两年间获牌的35家直销企业中,只有5家为外资企业,内资企业获牌数量占比超过了85%。
不过,直销牌照的发牌数量在2017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由2016年的16张锐减至2张;2018年同2009年一样,成为了目前垫底的一年,仅发一张。
2017、2018年,也是直销行业发展较为混乱的两年。
一方面,打着“直销”旗号的传销活动依然猖獗;
另一方面,拥有合法直销牌照的企业,也干起了“牌照寻租”等违法的勾当,超范围经营、夸大宣传等违规行为更是数不胜数。
2018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连发三份文件整顿直销行业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传销工作的意见》(简称7号文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直销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8号文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查处以直销名义和股权激励、资金盘、投资分红等形式实施传销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简称9号文件)。
监管收紧,但彼时的直销行业,从表面上看依然是风生水起、一片祥和的景象。
直销牌照进入暂停期
不曾想,到了2018年末,“权健事件”犹如一颗原子弹,在行业内外炸开了锅。一时间,直销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1月7日,根据天津日报消息,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随之而来的,是1月8日,13部门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态:暂停直销经营许可审批,暂停产品和网点备案。
直销牌照,历来被视为直销监管的参照标签。但事实上,在申牌前或申牌过程中,不少直销企业曾被媒体曝光涉嫌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却依然顺利地获得了直销牌照。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涉嫌“带病获牌”的企业至少有22家,多发于2015年和2016年。
在2015年获批的19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获牌前就被曝光涉嫌传销违规;
2016年获批的16家企业中,这一数字为6家;
2012年商务部批准的6家直销企业中,有3家涉嫌“带病获牌”;
在2013年和2014年,带病获牌的企业数分别为2家和3家。
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申请成为直销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第一个便是“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提出申请前连续5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但是,对于“重大违法经营”,条例中并没有更多可供评判的标准。
拿到牌照后,也不少企业或旗下经销商借直销牌照之名行传销运作之实。南方都市报的报道指出,依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公开判决书,至少有12家直销企业的经销商被法院判处领导、组织传销罪。其中,不乏东升伟业、太阳神、华林酸碱平等品牌公司。
实际上,自从直销立法以来,直销企业涉传事件就频频发生,但却没有几家企业受到法律的制裁,最终判决的结果往往是经销商、直销员成了始作俑者。
因此,像权健之前能屡次从涉传案件中脱身的直销企业并不在少数。
诸多类似情况的出现,让直销牌照的性质变了味。所以权健事件后,知名自媒体大V兽爷甚至将直销牌照称作“吃人执照”。
吃人执照?
犹记得在2017年前后,行业内的人纷纷预测直销牌照即将破百。谁曾想,2019年伊始,直销牌照不但没有破百,反而被暂停审批了。
直销牌照向来是稀缺资源,13年91张牌照,平均每年7张,并不算多。而且,2000万的保证金本就是一块沉重的敲门砖,将很多中小企业挡在了直销行业的门外。
但是,从市场的准入门槛沦为了一部分企业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和收租敛财的道具,直销牌照确实被一部分人玩坏了。
很多直销员在发展市场时甚至会说,直销和传销的区别就是一个有牌一个没牌,换言之,只要有合法的直销牌照,就不是传销。这就好比,驾照到手了,酒驾、闯红灯、超载等情况就不算违规。这种流氓逻辑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于直销行业的误解。
而在“权健事件”中,不少媒体和个人在不了解直销的情况下,跟传销分子一样,试图模糊直销和传销二者间的界限,并点名一批直销企业,认为这些企业和权健一样,应该被取缔。
但兽爷说直销牌照是“吃人执照”,对那些规范自律、守法经营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凡事有果必有因。直销虽然脱胎于传销,但现今的直销和传销完全是两回事,只是被有心之人利用才会导致公众将二者混为一谈;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仗着自己有直销牌照,大行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
就这样,直销牌照成了无辜的“受害者”,里外不是“牌”。
而暂停直销牌照审批这一政策的公布,让“权健会不会死”这一话题直接升级为“直销会不会死”,这时候直销企业担心的不再是引火烧身,而是98年的“一刀切”会不会重演。
除了已经获牌的企业,那些正在申牌的企业更是有苦说不出。截至目前,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官网上,受理公示一栏中,依然有46家企业在等待直销牌照。
不过,第一直销网认为,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直销不会死,直销牌照也不会永远停发。
上述《通知》中明确指出:“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这说明,以后,企业想要申请直销牌照,将变得更加困难。政府对于企业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审核将更加严格,这也将很大程度上避免“带病获牌”情况的发生。
另外,有直销牌照的企业也不能再有恃无恐。《通知》中还明确: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有虚假宣传、超直销产品范围经营、在未批准区域开展直销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在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处罚的基础上,撤销所涉直销产品备案;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相应分支机构直销经营资格直至吊销该企业直销经营许可证。
直销牌照不是“吃人执照”,但它也不应该是免死金牌。直销企业应当爱惜自己的羽毛,让直销牌照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不是沦为保护伞、敛财道具。
直销企业、直销人、行业媒体也无需灰心,谁无暴风劲雨时,只要行的端坐的正,直销行业必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