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安谈产学研:绿之韵坚守“科技兴企”,抢占市场制高点
发布: 2018-05-15 13:44:15 作者: 佚名 来源: 绿之韵
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产品。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企业技术进步的生力军,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可以充分运用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大健康产业打拼二十多年的胡国安深谙:“市场竞争日新月异,只有抢占科研高地,提升产品研发和技术含量,注重转型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升级,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培育企业发展新功能。”
十五年来,绿之韵集团坚守“关爱生命,绿色产品,天然环保,质高品优”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注重培养和引进品牌、管理、研发、组织、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等多方面人才,努力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具有长远战略发展眼光。公司先后与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院校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全力打造“产学研”成功合作典范。
绿之韵,十五年。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依靠产学研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企之路。如今,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绿之韵的一张名片。
产学研·语录
“我们很小,所以我们更加要珍惜自己的特色、弘扬自己的特色,不人云亦云、不一成不变、不邯郸学步,发扬创新精神、专注产学研,实施“弯道超车”,达到反超越。”
“我很早懂得了科技与商业的关系。高中没有毕业,就到我们那个镇上做生意,而且是花了千把元的“大投资”,购买了当地唯一的一台打字机。结果,高科技的产品吸引了诸多客户,我的打字行生意特别兴隆。”
“未来十年,绿之韵集团将在全国范围内投巨资兴建多个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农户+种植基地”的模式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继续扩大对科技兴农产业的支持力度。”
“我们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在保留绿之韵现有的产品市场优势、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深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为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秉持运用现代科技将中华五千年养生文化及中医理论发扬光大,为解决人类亚健康服务”的企业使命,保持和发扬以“水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努力使我们的企业成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市场竞争日新月异,只有抢占科研高地,提升产品研发和技术含量,注重转型升级、产品升级、品牌升级,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培育企业发展新功能。”
六大基地,夯实科技兴企的坚实基础
软实力虽然不是直接衡量企业做大做强的标准,但却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自创立以来,绿之韵集团就始终将科研作为企业的核心力量,高举科研大旗,通过自建种植生产基地,不断夯实“科技兴企”的坚实基础。
针对不同种类的产品,绿之韵建设了不同的种植生产基地。截止目前,公司建设有六大生产种植基地,包括广州市护肤品生产基地、浏阳经开区保健品生产基地、江苏微藻研发生产基地、益阳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井冈山灵芝种植基地以及绿之韵黑茶种植生产基地。六大基地各尽其责,从源头上为公司产品生产、品质保证和品牌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多年来,六大基地为绿之韵生产了包括健康食品系列、护肤品系列、日用品系列等一系列高质量产品。绿之韵旗下子品牌韵宜生、绿韵兰茜等系列产品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在海内外市场已经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专家团队,提供强大的技术创新支撑
为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推出技术含量高的优质产品,绿之韵集团在组织精干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基础上,还充分依托院士专家高端智力资源,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公司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担任公司研发科技顾问,聘请南京大学教授张媛贞、“中国螺旋藻之父”曾昭琪担任公司终身营养顾问。通过汇聚秦裕辉、曾建国、张水寒、汪燕民等大批专家教授组成的产品科研队伍,实现了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和资源上的协同与集成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
张媛贞(专家委员)
教授/博士
1932年8月生,满族。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195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会员,江苏省生理学会学术组副组长,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孙女。绿之韵集团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秦裕辉(专家委员)
研究员/博士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部、省、厅级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中药粉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5部。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湖南中医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建国(专家委员)
教授/博士
功能性终端产品研究与开发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植物提取物分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中药提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承担国家、部省级研究项目20余项,国家发改委“标准化中药提取物示范工程项目”和科技部支撑计划“中药提取技术与规范生产”项目首席专家。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申请专利29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2本。
张水寒(专家委员)
研究员/医学博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粉体技术重点研究室主任、医药粉体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评审专家、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理事。获湖南省部级奖3项,获湖南省厅级奖2项。在中药新药研究方面负责药学部分工作的新药40项,有10项获新药证书,10项获临床研究批件。发表学术论文41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4篇。
汪燕民(专家委员)
绿之韵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
1990年进修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南京开源微藻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研制螺旋藻片,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产品金奖。高级营养师,多年对于低等生物的研究和实际操作经验,让他在螺旋藻的培植和藻种维护上有独到见解。
绿之韵集团产品科研专家委员会,是坚守“科技兴企”之路、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智囊”。该专家委员会由涵盖科学医疗、功能性终端产品研究、中医药提取、生物科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为绿之韵的产品研发提供技术咨询、研发策略、成果评审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绿之韵有效整合全球研发技术力量和优质资源,开发出拥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健康产品。
产学研销,技术成果转化抢占制高点
作为一家行业内中医养生文化根基深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绿之韵集团就一直注重产品的自主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启五千年养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漫长征程。
2012年12月,绿之韵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中医药健康产品研究开发、新品实验、产品安全、专业人才引进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持续加速产学研一体化格局。2014年6月,绿之韵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度合作,以高科技健康产业为努力方向,以直销经营、特许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先进商业模式为合作特征,以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有效形式,标志着绿之韵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产学研销进行拓展。2018年3月,绿之韵与湖南农业大学签署深度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校企合作,是品牌与技术的结合,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让技术工艺和品牌效应完美融合、形成强大合力,持续性开发保健、功能性创新产品,将对绿之韵建立起行业领先的大健康生态产业链起到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外,绿之韵还先后与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院校展开战略合作,努力将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体验和服务。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