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走近山东 不让孩子孤单
发布: 2014-01-14 09:11:32 作者: 佚名 来源: 三生
作为“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项目执行人和志愿者,我参与了所有的活动,有三个画面,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志愿者杨薇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第一个,四川宋坪村,小智和奶奶的早餐。父母一直在外务工,出生至今就和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小少年,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4月的那次探访活动时,清早我们赶到小智家里去陪他上学,正赶上他和奶奶早饭。年迈的奶奶在大柴灶边上炒着前晚的剩饭,小智一直粘在奶奶身边帮手递菜拿碗,孩子个头小小的,只比大灶台高那么一点点。饭做好,一老一少各自捧着一碗饭分坐在桌子的两端,隔着光光的没有任何菜的桌子安静的吃着。这一幕,我很受震动。
无论在家在外吃饭时,我们总会和父母亲人挨的紧紧的,一边吃饭一边聊着笑着,餐桌在很多时候是感情交流和维系的地方。可是在小智和奶奶的餐桌上,只有沉默和距离。空出来的位置,应该是属于在外打工的父母。留守,留下来的是在家生活的祖孙两辈人,守候和牵挂的是在外的父母那一辈,维系的纽带就是亲情。。
第二个,山东大田庄,施总的早餐和上学路。3月的临沂探访之旅是全年第一个活动,项目团队在讨论活动方案时,大家都在积极策划着能够在活动中为孩子们做更多的实事带去更多的关爱。我们计划了护送孩子上学的活动,在商讨人选时,施总用不容商讨的语气说“这个我来,我家女儿就是我每天接送的,也希望为留守的孩子多做一些”,之后更是要求能为孩子做一顿早饭。那天,施总和我们是凌晨5点出发,6点半我们到了孩子家里。奶奶给我们开的门,孩子还未起床。一锅绿豆大米粥,炒鸡蛋和菠菜7点准时上桌。餐桌边,盛粥,夹菜,从孩子的口味、食量到生活、学习。上学路上,小心的带着孩子躲避过往的车辆,分享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陪孩子等待平时一起上学的小伙伴。学校门口,“施叔叔,再见”,“洋洋再见”。那个清晨,施总只是一个履行责任的父亲。自然、尊重,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原则,也是施总对我们在项目策划执行中的要求。
第三个,可爱的志愿者伙伴们。公司为留守儿童建设“三生爱心教室”,除了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环境,同时也是三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经常性志愿服务的平台。在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的专家老师们的支持下,我们今年在成都、济南、宁波都开展了专业的志愿者培训。我看到,在成都容纳百人的培训会场内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里边也站满了志愿者伙伴们,大家专注的聆听老师的授课内容,认真的笔记,踊跃的发言和提问。我看到,每次探访活动前,志愿者伙伴们工作之余加班练习《手拉手之歌》手语舞,自发的互相督促纠正发音、动作甚至脸上的微笑。我看到,在孩子们讲述对父母的思念时,从志愿者伙伴们眼中流淌出的真诚的眼泪,以及渴求为孩子们做些实事的热情。他们对公司公益理念的认同和自豪,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在打动我,打动现场的每个人。他们是孩子们亲密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们是可爱的三生志愿者。。
三生爱心志愿者和孩子们表演手语舞
2013年,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从山东大田庄堂子联小学到四川的宋坪村小学,从山村学校的操场到北京的启动仪式大礼堂,从漫漫上学路到三尺讲台,每一处每一次活动都能感受到公司的全心投入、知心姐姐的用心付出和志愿者们的爱心奉献,一切都只是为了孩子们不再孤单。
上一篇:宝哥匠心作: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胜利过关 下一篇: 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走进四川达州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