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为你科普何谓“做梦”
发布: 2013-09-23 09:42:58 作者: 未知 来源: 无限极
编者按:关于《健康之路》栏目——2013年1月起,我司冠名央视《健康之路》栏目,该节目探讨大众息息相关的健康话题,每天播出一期,节目播出后,受到广大伙伴的热烈关注。为此,无限极网站将节目实录节选内容,以供广大读者阅读。这一期将为大家探讨“梦”这一神秘的大脑活动,以及“做梦”与睡眠的关系。
民间流传的《周公解梦》,到科技发展的今天依然很多人信奉。梦见水,梦见棺材真的会“升官发财”?在人人都想美梦成真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梦的产生和作用?如果“不幸”噩梦连连,还是被同一类梦境困扰,是否会有可怕的事件发生?或只是身体健康状况的反映?
CCTV10 央视十套节目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组邀请了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的周文静副主任教授在2013年5月30日的“新周公解梦”当期节目中,为大家带来详细科学的解释。
(一)原来每个人都会做梦
为什么有人说自己从不做梦?有人却说自己天天做梦?梦的多少和什么有关?周教授解释,实际上每个人做梦的次数都是基本相同的,差别在于醒来后是否记得。如果醒来的瞬间正在做梦,那人就能记得自己有做梦,尤其是早上醒来又睡,或者晚上多次醒来,刚好处于做梦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做梦。
很多人认为,做梦多了会影响休息。其实梦本身跟休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是睡眠质量不好影响休息。比如青少年每晚梦较多,也会醒来很多次,但并不觉得困乏。成年人往往生活压力很大,睡眠质量不好,半夜醒来很难继续入睡,就会觉得没有休息好。
(二)做梦其实并不影响休息
梦本身跟休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是睡眠质量不好影响休息。比如青少年每晚梦较多,也会醒来很多次,但并不觉得困乏。成年人往往生活压力很大,睡眠质量不好,半夜醒来很难继续入睡,就会觉得没有休息好。
科学家发现,人的睡眠是分几个阶段的,刚开始入睡的时候大脑并不活跃,随着大脑加工各种信息,就会比较活跃,这时容易产生梦境。做梦的多少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与人的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关系并不大。在入睡后第一阶段,是思睡困倦,迷迷糊糊;第三、四阶段大脑活动比较缓慢,不太活跃;第四个阶段,大脑在缓慢的阶段突然出现一个反跳,变到一个特别活跃的阶段,这就是“快动眼期”——人最深层睡眠的阶段,也是梦境出现的阶段。整个阶段大概在九十分钟左右,所以每个人晚上会大致经历全部阶段四至五次左右,如果在快动眼期受到外界声音的刺激醒来,就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同一晚上醒来次数多了,就会认为自己做了许多梦。因此,是因为睡眠质量不好,导致夜间多次醒来,认为自己做了很多梦,第二天感觉很累。而不是因为做梦次数太多导致睡眠质量不好。
(三)做梦太多脑袋也不会累
周教授指出,大脑是在不停地运作,一旦停止活动就是医学上成为“脑死亡”的状态。而白天的时候,大脑的作用主要用于处理外界接受到的讯息,听到的、触摸到的、进行思考等等。晚上清净以后,大脑就会进行自我的休息和调节,但此时大脑仍然在活跃地工作,就是把白天的信息、以前的信息加工在一起,对人的一生起很重要的作用。
若用精密仪器呈现大脑运作,就会出现脑电波的图形。图形显示白天工作或交谈的状态中,大脑的脑电波是密集的高频率状态,夜间休息时,脑电波开始频率降低,这是对应睡眠初期的状态,此时呼吸开始平静,大脑处于休息的状态。进入深层睡眠状态时,人的眼球会快速地左右移动,脑电波基本接近白天的情形状态,出现密集高频的趋势。
(四)做梦的好处很多你知道吗
梦对人的健康,生理机能最大的作用是帮助记忆。因为人在做梦的过程中,大脑会自动梳理白天接受到的信息,就像整理抽屉一样,通过整理和归类,可以帮助人能把白天的事情记住。在战争年代,士兵因为连续作战而缺乏睡眠,经过医学检测他们的记忆力都明显减退。每个人都是很好的编剧,通过梦境进行创作,把白天的素材进行随心所欲地改编,还可以舒缓压力。白天的信息通过大脑加工,形成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在梦中得到心理安慰,这种安心就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五)噩梦连连,原来是身体出毛病了
民间流传甚广的《周公解梦》,在现今科学角度看还没有相关的证据支持。但如果经常做同一个噩梦,可能要意识到,这往往与身体疾病有关。英国有科学家研究过1000多名病例,发现长期、反复做类似的梦,在身体检查中都发现了有身体相关部位早期病变的情况。在流行病学上,何嘉博士罗列了一系列梦境和疾病的关系:
经常梦到器官被掐、窒息——可能出现呼吸道疾病;经常梦到被追却跑不动,惊醒后心有余悸,伴随出汗、心跳加快——可能出现心脏疾病;经常梦中听到怪响但难以描述——可能出现了听力、耳朵疾病;经常梦到被殴打,醒后梦中被打的部位感到疼痛——可能出现胃部疾病。(温馨提示:如果以上情况是在多次、反复、频繁地出现,请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无需过分紧张。)
(六)梦游是脑部功能出现障碍
梦游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之间,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没有成熟完善,大脑功能紊乱的几率较高。一般人在做梦的过程中,脑部活跃的信号并没有传递出来,是大脑的想象。但梦游的状态下,信号传递出来并伴随肢体动作,这是不正常的脑功能状态,但周教授特别提出,梦游往往会随着孩子长大以后,伴随着脑功能完善或外界环境改变而自行消失,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但如果遇到特别严重的情况,可以通过医学干预比如调整睡眠周期等方法去治疗。
总的来说,梦境是大脑一种自发的调节,通过梦境情节把白天外界的刺激,进行信息重组和压力释放,对人体的记忆力提高和心理调节很有帮助。所以梦中着重体验情感而非细节分析,若梦中反复频繁地出现类似情节,或伴随肢体动作则可能与身体机能疾病有关,可以向医生进行咨询并安排相关身体检查,不要忽略梦境传递的信号提醒。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