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网 中国直销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非法传销传销研究>> 正文

传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梦?

发布: 2013-08-30 21:45:52    作者: 未知   来源: 天涯论坛  




(5)

         可能是因为我有点“难缠”,下午讲“生命力”的人破天荒地给了我整个下午的时间。如果说每个行业里都不缺精英人才,那么此人当属其中之一。他虽然有胖,动作也有点迟缓,但知识面之丰富,思维之敏锐,都非常让差不多比他年长10岁的我由衷钦佩。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出生于80年代末,差不多能搭上90后的边。在其他行业里他的同龄人或许只是个毛毛躁躁的小伙子,但在这一行里,他的讲课水平已经得到了公认。

         闲话少述,很快就进入正题。根据每个人培养3名直接下线的倍增理论,金字塔的下一层将无限扩增,如果无法收口,体系就将面临崩溃。如果无法收口,生命力肯定有限,因为按照这个乘法做下去,3的20次方是348678440,而这个体系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运行了15年,就算平均每3个月找一个人,10年的时间就足以让3.5亿人加入体系,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始终让我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平心而论,我想不出任何方案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他给出的方案是提高准入门槛。他说,在1998年行业刚开始的时候,准入门槛是1个份额,3800元;到2006年,准入门槛是11个份额,36800元(1个3800加10个3300);但是到了2011年,准入门槛是21个份额,69800元。因此现在的一个加入者,就等于15年前的21个加入者,如此层层递减,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加入者越来越少,体系里的人数也就逐渐变少了。

         他还专门画了一个图给我看,是一个上宽下窄的梯形。根据这个理论,加入者一次交的钱越来越多,获利倍数却越来越少,就像梯形的两个边:1998年交3800元入局获利381万出局,1000倍;现在交69800元入局获利1040万出局,190倍。根据这个规律,人是会越来越少的;一直到获利倍数接近于1直到等于1的时候,体系也就到头了,所有人都赚到钱,体系消失。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行业的最大谎言原来在这里,那就是关于“生命力”的解释。他们巧妙地混淆了“份额”和“人数”的概念,模糊了“顶上”和“顶出”的区别。根据另一个理论,一个入局者可以推着好几个上级前进,自己把主任变成经理,经理再把老总顶成中老总,老总再把中老总顶成大老总……既然1个人可以同时推着好几个人前进,那么少数人最后顶出多数人的理论当然也就是成立的。

         我很庆幸自己的注意力始终盯着“模式”不放,如果怀着对行业的满腔信任去接受这些,很可能就真的被忽悠进去了。

         如果把行业的发展看作梯形的话,下面的边永远比上面的边大,永远不可能上宽下窄,最理想的模式不过是两个腰平行,变成长方形,前提是多少钱投入多少钱出局,而且中间不能有1分钱的损失。即使这样,体系里的人数也只会保持恒定,无法减少。

         只有“生命力”的模式成立,行业才能够维持,否则崩溃才是唯一的结局。而这个缺陷明显的死局是明显也解不开的,关于生命力的谎言,是行业中一切谎言的基础。

         我的好奇心最终没能得到满足,因为没有谜底,只有一个看似真实的谎言。

         这个行业的最诱人之处在于,它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走向成功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看似切实可行。成为一名业内人很简单:交上69800元,然后找来三个人作为自己的下线,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能去做到的。以今天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来说,凑够这笔钱不是太难;对于大多数人所具有的人脉关系来说,找到3个人似乎也不是太难,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同学战友…….根据这个行业接近90%的留人率,这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因为是上面的人赚下面人的钱,资金来源也不是问题。当你的体系发展到29个人,即使只以每个人净投入的50800计算,交到体系里的钱已经达到了147万。哪怕只把这笔钱的十分之一提成给你,你也是大有赚头的!

         只需要做一些难度极低的事情,便会换来如此丰厚诱人的回报,试问有谁能真的抵制住加入的诱惑?

         不妨打一个比方,把刚加入体系的人叫做羊,因为他对体系的唯一贡献就是奉献69800份的肉;把已经加入体系的人叫做狼,因为他已经不再向体系里面投钱,只是等着吃肉,而且要吃够1040万份才能出局。羊在奉献出69800的肉之后,转身就是变成等待吃肉的狼,而且吃不够1040万的肉誓不罢休。这样,每一只羊进来,同样也意味着一头新狼的诞生,要如何才能满足如此多的狼的食肉欲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补充羊的数量,来满足早加入的老狼们的需求。那么,需要多少只羊的进入,才能把一只狼顶出局呢?

         因为羊奉献69800份肉进入后,立刻就能收回19000份来满足自己作为新狼的胃口,因此奉献给其他狼的肉,只有50800份。我们姑且假设这个体系的管理和运行不需要任何成本,也不去理会传说中需要交给国家的那45%的国税,那么根据简单的算式1040万/50800=204.7,也就是说,需要204只羊的加入,才能让一只狼吃够1040万出局,从而将狼的数量减少一头。

         但与此同时,新狼的数量却等于增加了203头!

         这是一个永远也做不平的等式,羊提供的肉永远也无法满足狼的胃口,因此注定的结果是:除了极少数狼能够吃饱外,绝大多数狼注定了会是一个饥肠辘辘的结局!

         至于通过提高门槛来压缩体系的理论,更是完全的站不住脚!

         比如,在1998年,加入的都是只奉献3800份肉的小羊,变成的也是吃够381份肉就出局的小狼。15年后,加入的是买了21个份额,能提供69800份肉的大羊,那么需要多少只大羊,才能顶出一只吃饱出局的小狼呢?

         简单的算数,381万/50800=75,75只。

         也就是说,门槛提高了21倍之后,仍然需要75只大羊的加入,才能减少一只15年前就开始吃肉的小狼数量。狼的数量不是减少,而是新增加了74头,而且还是胃口更大,需要吃够1040万份肉才能出局的大狼!

         因此所谓生命力的解释更是无稽之谈,只有达到一只羊进去,一只狼出来的状态,体系的数量才会达到平衡,而基础是进去的这只羊提供的肉,足以让这只狼吃饱出局。即使我们的出局额没有变,也要入门金额达到1040万,才能做成这个平衡!

         我想即使再向下10层,入门金额也不可能从现在的69800变成1040万。而3的10次方是59049,现在光滨湖新区做这个行业就有10万人,到时你能指望有59亿人每人拿出1040万的现金,把陷在体系里的另外59亿人按1:1的比例顶出来吗?

         何况,据说国家还要收45%的国税!

         我把这个比喻讲给那个人听,他无话反驳。但让我钦佩的是他并没有强词夺理和歪曲事实,也没有编造什么国家会为这个体系投入新肉之类的诡辩。他保持了很好的风度,承认这个体系确实不能在运行的过程中增加肉的数量,资本运作本身是不增值的,因为在运作的过程中资本没有向任何其他资源转化,正如银行如果不放贷,钱就永远不会增多一样。但是他劝告我,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钱上,要看到这个行业所能给予我的其他东西,比如能力的提升,比如因为认识了新朋友所带来的商机等等。这个行业的归宿将是一个高端交流平台,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千万富豪们投钱进来,目的不是赢利,而是结识新的朋友。

         我明白这已经是在无话可说的状态下所能说出的最好的话了,模式本身的先天缺陷让它不可能无懈可击,除了翻脸之外,这已经是唯一能相互下台的办法了。

         我是我对他的话表示赞同,并祝他早日成功,然后友好地结束了这次会谈。

(6)

         至今我对这个行业已经了解的七七八八。行业里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传说中那个巨资引进的、曾获过银鹰奖的模式上,但这个模式本身就是一个骗局,因此所谓国家操纵,所谓真实合法,完全都是浮云。行业中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早加入的人在大把大把地赚钱,看到数不清的外地人蜂拥而来加入这个项目,却忘记了要去仔细审视这个模式,把眼光从自己身上挪开,不要看自己能赚多少钱,而要看自己和自己所带来人所组成的这个团队,究竟能不能赚到钱。

         遗憾的是这些事情很难给其他的从业者解释清楚,他们会认为你太会“抠”了,太会“钻”了,根本就没有耐心去聆听你的解释。他们说,你不是这个行业里最傻的,但肯定也不会是最聪明的,难道这些问题你能看出来,那些比你聪明的人就看不出来?

         这是一个能憋死人的反问。任何骗局都有其成功概率,再蹩脚的局也能骗倒个别人,再高明的局也不可能骗过所有人。以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利用一个成功概率极高的骗局招来大量的人群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这个人群里,总有人比你更聪明;但是在这个事情上,他们的确没有我看的清楚。

         由于我已经提前预订了第5天晚上的火车票,因此第5天的课听的马马虎虎。上午的两堂课先是一个40多岁人的现身说法,他放弃了优厚的、有前途也有钱途的事业,从事到这个更有前途和钱途的事业中来。难道这还不够有说服力吗?论经验,论世故,他都比你强得多,若是骗局,你能看得出来,他更应该能看得出来!

         第二个人自称要回答我的所有疑问,但当我提出疑问的时候却要求我先听他讲完。他举了国家养老金的例子来说明,说我们这个行业其实在等于买养老保险,实质上是年轻的人在养着年老的人,这和行业的出局制是一个道理。我想这人肯定是脑袋被驴踢了,根据行业获利190倍的原则,交1年的养老费领190年的养老金,这样的保险公司玉皇大帝也开不起。但由于离开在即,不想再闹不愉快,也没有把话说出来。过了半个多小时他讲完了让我发问,我又提出了昨天的那个问题,他脸色变了,问我的引荐人:“生命力还没给他讲吗?”

         引荐人说:“讲了。昨天****给讲的。”

         他无奈,说:“那我就再给讲讲吧。”然后也画出那么一副上宽下窄的梯形图,当我指出顶上不是顶出,只有入局者等于出局者,梯形才不过两腰平行时,他也依然讲不出辩驳的话来,只是话题一转,承认这个模式是一个分钱游戏,但是劝我不要过于执迷于模式本身。游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操作这个游戏。如果是国家在操作这个游戏,那么这个游戏就值得去玩。然后再讲国家政策如何如何云云,这明显是在转移话题了。于是我也唯唯诺诺,没去揭破,避免陷入这个无止境的辩论。

         本定于11:30完成的谈话,直到12:00多才完成,这也是我所经历的活动中唯一超时的一次。看得出他因为没有说服我而很不甘心,但的确是没有时间了。

         下午的时候,我居然出人意料地见到了两个老总。

(7)

         下午先去天鹅湖看所谓的种种国家暗中扶持的迹象,反戴帽子的小孩塑像说明国家暗示我们要逆向思维,天鹅湖水深3.5米的警示其实是隐指我们这个行业的五级三晋制等等。因为对这个模式的破绽已经看得很清楚,我对这些话题完全没有兴趣,因为即使换了到别的地方,给我几天时间仔细琢磨,我也能给找出很多牵强附会的话来,把它们硬扯到行业身上。

         我们到天鹅湖是打的去的,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打的时总喜欢找一些非法营运的“黑的”,其实这些黑的比正规出租车价格更贵。我刚来的时候从明光路汽车站到滨湖,打正规出租车也就30多块钱,但黑的来回就要80。从这里到天鹅湖正常也就二十五六,从天鹅湖再去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也就四十来块,但黑的女司机硬是要120,因为她在天鹅湖等了半个多小时,正常情况下她一小时也能跑个50来块。

         这简直就是敲竹杠了,我问她:“你们的费用应该比出租车便宜啊。”

         她承认。

         我又问:“那为什么收钱比我们打出租车还贵?”

         她很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说:“话是那么说,但就是得这样。”

         这句话潜台词之明显足以让人愤怒,意思是说我知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所以我就是要你们多付钱!

         奇怪的是他们都认账,宁肯找这样的“黑的”老客户多付钱,也不肯老老实实地叫一辆公开营运的出租车。

         所去地方的具体地址就不详说了,但比之滨湖和包河区的宽敞,合肥老市区的混乱和拥挤是非常明显的,这可能也是在那些地方盖楼的原因。人口在某个地方过于密集是不行的,需要分流到其他地方去。

         合肥虽然表面上也在做着反传销的工作,但基本只停留于形式,在小区下拉几个横幅,用喇叭扩音器喊几句反传销的话,但也仅此而已,反倒更成为行业“负面宣传、宏观调控”的口实。

         我觉得应该可意理解官府的用心:目前的黄金价格每克不过260元左右,每一个怀揣69800而来的人就等于要为这里贡献半斤以上的黄金,他舍得真把这些小金鱼赶回去吗?很多地方由于开发商们的过度开发已经成为“鬼城”,难道滨湖、包河这些地方丛林般耸立的高层真的有如此多的本地人购买,就不需要外地人来补充空白,以掩饰当初的规划失误吗?

         滨湖新区10几万传销人口,带进来将近100亿的资金,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要消费在居住地,地方官舍不得这个庞大的市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大家都撤走了,光那些“黑的”就要损失多少钱啊。

         在一个宾馆里,我见到了这个行业的两位老总。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升上“老总”的人都搬出去住宾馆,不再和其他伙伴共住合租房。两位老总身着名牌,手腕上戴着看起来很上档次的手表,左手无名指上戴着硕大的金戒指。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手表样式相仿,戒指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戴的位置也一样,就好像是统一后的职业装。其中一位老总盛气凌人,总是斜着眼睛看对方。明明是中国人,却偏偏都要喝咖啡,我相信这不是口味使然,因为从头到尾他们自己也没有喝几口。

         据说只有看完7天流程的人才有资格见老总,我由于引荐人的恳请,才获得了在第5天就见到老总的殊荣。我们来之前在老总指定的宾馆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我本以为他们比我们来得晚,因此我始终留意着门口,但见了他们之后才明白,其实他们早就已经到了,只是没让我们进去而已,可能是在观察吧。直到我的引荐人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了他房间名,我们才直接进了这个房间。

         老总们神态傲慢,我知道他们装做这样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获得心理优势,因此也淡然视之。谈话的是一位年轻的庄总,今年只有25岁,但言辞咄咄逼人,大谈自己是如何如何牛逼,在大学时就做生意挣过10几万,在做这个行业之前,在公司的待遇是年薪40万。我没兴趣在这个话题上和他进行争论,因为我压根就不信,一个年薪40万的人绝不可能因为同学约来合肥一起卖家电,就毅然辞职入伙,而且能被“卖家电”这种谎言骗来的人,不可能具备年薪40万的头脑。

         在和行业中人进行交流时,我发现他们竟然都知道我在这里都说过些什么话,表达过什么观点,看来在事后他们肯定对谈话效果和谈话内容进行过交流。可能是为了针对我比较“冥顽不灵”的特点,他的谈话有点咄咄逼人,说行业里某某人如何如何有钱,如何如何成功,但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个行业,不抓住机会就是对生命的浪费,是对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云云。我一直在默默倾听,实在提不起反驳的兴趣。他谈到行业里一个人的父亲,为了招标用几十亿元去购买标底,因为投标低于标的和高于标的都不行,一定要和标底一样才能中标。这个幼稚的常识错误差点让我失笑。只是谈到部队中的某军官,身家14个亿也来从事这个行业时,我才忍不住问了一句:“1040万连他身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他会为了这点钱放弃本行业来从事这个吗?”

         这个庄总没有姓错,的确是个“装总”。他说,对于他们那种人,参加这个的目的不是为了钱,主要是为了交朋友。我几乎忍不住要反问,莫非就是为了来交那些连卖家电的肤浅谎言都分不清,连招标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明白就肯拿几十亿去买标底的朋友?

         但终于还是没有说,因为已经实在提不起兴趣了。行业虽然口口声声“限制门槛”,其实还是在尽量争取每一个有可能会加入的人。经管20条中要求从业人员低调,甚至规定每顿饭不能超过3块钱,因为“我们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花钱的”。老总们却穿金戴银住宾馆,拼命炫富,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挂在脸上。这样明显的矛盾只能出于一个原因,那就是行业的需要。上老总之前,需要用有限的资金支撑尽可能长的时间,所以力主节俭;上总之后,需要用实际表现证明继续发展下去是有“钱途”的,所以拼命炫富。

         我注意到另一位年龄较大的“刘总”始终愁眉不展,似乎有着很重的心事。装13是个技术活,可能更适合年轻人。而且做传销上总是一个有风险的事情,接触到了行业更高层的机密,甚至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谎言,只是体系在骗大家的钱。为了防止泄密,还是远远走开,少和大家见面的好。毕竟,在朝夕相处中保密是一件很难的事。

         传销上总之前只是“受骗者”,最严重的后果,不过是遣散回家;上总之后却有可能变成“诈骗者”,体系若被摧毁,有坐牢的风险。但是他还能够回头吗?他能给被自己骗来的亲友们说,大家算了吧,其实是赚不到钱的吗?已经来的这些人怎么办,损失的钱谁给出?万般无奈之下,只有继续坚持下去,火烧眉毛且顾眼下,未来毕竟不可预知,总比现在就身败名裂好。

         这场谈话持续了2个小时,整体还算愉快,因为没有争论。我表示对行业已经相信了99%,只是还需要仔细回顾一番,因为很多东西尚没有消化。他们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只是再谈下去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晚上坐火车离开了合肥,也远离了这个行业。我理解了这个行业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实在狼狈不堪,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让自己关心的人过上好日子的渴望。干传销的并不是坏人,因为越善良的人,这种渴望或许也就越热烈。当你的孩子在对其他孩子拥有的东西表示羡慕时,你有勇气对他说:“对不起,爸爸买不起”吗?

         传销正是看准了人们的这种渴望,提供了一个能够很容易实现梦想的机会,而且故意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让接触到它的人更加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

         一个健康的社会本不该有这样的毒瘤,但正是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平,官府公信力的下降,潜规则的盛行,才让人们选择不去相信白纸黑字的制度,不去相信电视和报纸的报道,而去信服那些“暗箱操作”的谎言,相信那些“负面调控”的理论。传销如果是癣疥,病根仍是出在我们这个社会身上。
关键词:传销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验证码: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
全搜索

站内最新

直销资讯 直销研究

最新文章

直销公司 直销人才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健康美容

热点·文章

直销家园 直销论坛

推荐·文章

人才首页 我要加入

直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