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药“毒药门”风波:药效全无但有巨毒
发布: 2013-04-09 09:51:32 作者: 小山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导语:“涉毒山银花”暴露出广药集团的“外包”存在重重隐患;“大”字战略之下,过长的产业链和良莠不齐的代工厂都成为隐患滋生的温
按计划,2013年,广药集团要完成重要转型——重组上市。重组后,广药集团将横跨沪、深、港三地交易所,成为全国首例。
重组方案已酝酿近三年,但无奈广药集团一直官司缠身,新闻不断,重组方案被迫一拖再拖。
2012年年底,广药集团重组方案终于获得证监会批准,得以启动。按照方案,广药集团将以白云山为核心品牌,打造“大南药”;以王老吉为核心品牌,打造“大健康”。
但现实是,“大”字之下,隐忧重重。
3月26日,广药集团“涉毒山银花”事件令公众震惊,家庭常备用药维C银翘片成为含砷、汞的毒药。
“涉毒山银花”暴露出广药集团的“外包”存在重重隐患:广药集团拥有近30家成员企业,子公司和三级子公司众多,外包和代工环节复杂,为广药集团提供原材料、生产、加工和服务的企业更是难以计数,如此大的摊子,如何实现有效的监督管控?
“大”字战略之下,过长的产业链和良莠不齐的代工厂都成为隐患滋生的温床。
与此同时,外界的另一个担心是,外包会否成为企业规避责任的避风港。
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倪依东日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制定了标准,在合同上也作了约定,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利益驱使,如何约束,避免非法行为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
“涉毒山银花”有多毒?
替代物的成本低6~7倍;
药效几乎全无;但有巨毒。
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爆出惊人消息:广药集团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西盈康”)生产的维C银翘片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用山银花的枝梗替代山银花花冠,且山银花经过工业硫磺熏蒸,含剧毒砷汞残留。
作为家庭常备用药,维C银翘片的“安全隐患”引发轰动。3月28日,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因药材原料存疑,广西盈康已全厂停产配合检查,仓库中的维C银翘片已被就地封存,暂停销售。
但令外界不解和吃惊的是,当事方对此事的回应态度和处理对策:广西盈康和广药集团不仅没有迅速做出道歉、追责和产品召回的反应,而且还先后公开表态,表示制造银翘片半成品银翘干膏的供货商——广东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宝山堂”)未按合同履行供货要求,如有问题应追责宝山堂的责任。
“我们在合同中跟它约定,用山银花的花冠。”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倪依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宝山堂不仅有供应制药企业的渠道,本身也有供应食品的渠道,山银花枝梗是可以用来做食品的,它到底有没有混淆提取物,我们现在正在调查。”
作为中药原材料,山银花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痈肿疗疮。“但山银花的枝叶几乎是没有药效的。”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山银花干花为60元~70元/千克,山银花枝梗的价格不到10元/千克。”
“在调查期间不应该下太多的结论,如果结果是对方没有按合同履行,那么责任应该在对方。”倪依东表示,宝山堂是否按合同履约,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广东省揭阳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核查。
随后媒体又报道称,被查出“涉毒山银花”的宝山堂不仅提供中药提取物,还是专业生产各种凉茶冲剂的厂家。因此,有消息称,广药集团生产的王老吉有可能使用“涉毒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对此,广药集团表示,“不作任何回应。”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曾公开表示,目前市场上存在以山银花来代替金银花的情况。
“用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可以降低成本,山银花干花为60元~70元/千克,金银花在120元/千克以上。”贾海彬介绍两者之间的成本相差近一倍。
此外,山银花种植范围大,产量高。“山银花亩产量达200~300千克,是金银花亩产的两倍。”贾海彬介绍说,“全国金银花年需求量为干花3万吨左右,而真正的金银花只有8000吨。”
王老吉凉茶的金银花从何采购?能否保质保量呢?倪依东表示,“王老吉凉茶的原材料采购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金银花是山东、河北比较多,鸡蛋花以进口为主,在泰国、马来西亚比较多,凉粉草、仙草在两广比较多”。具体的原料采购指标“不太清楚,需要问具体的人员”。
截至记者发稿前(4月3日),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未公布此次“涉毒山银花”检测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证明产品确实有质量问题,广药集团是否会考虑产品召回呢?倪依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表示,“我们一定会认真地对待,而且会对所有的消费者负责”。“负责”将以何种方式体现,他没有作进一步说明。
中药标准缺失导致检测执行难
“中药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专家观察、品尝等人工方法”
来自宝山堂的“涉毒山银花”卖给了广西盈康,用来制成维C银翘片,据广西盈康公布的信息显示,“一天生产可能6万多到7万多瓶”。这样大量的产品,如何检测它的成分?
“干花也好,桔梗也好,在加工时要磨制成粉,再蒸馏提取,最后交出的产品是银翘干膏,肉眼是看不出来具体成分的。” 贾海彬分析说。
事发之后,广西盈康的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常震惊”。他称,广西盈康对宝山堂供应的相关材料进行检测时,检测结果一直是符合要求的,没有发现过问题。
如果药品原材料以次充好,但“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说法是否成立呢?中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专家魏德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有可能成立。”
一直以来,《中国药典》是我国中药标准体系的唯一法律依据,但《中国药典》主要在原材料使用和饮片标准上有所限定,在中药加工环节,仍存在很多盲点和灰色地带,中药产品的监测主要还是依赖企业自查和药监管理部门的监查通报。
中药标准体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魏德云分析说,尤其在半成品加工环节,广西盈康无法通过准确的检验指标来确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目前,中药的主要检测方法还是依赖人工检测,就是有经验的专家通过观察、品尝等办法判断原材料的好坏,至于有毒添加物,更是没有相关标准和成熟的检测办法。”
那么,维C银翘片在出厂时能否发现问题?“中成药的出厂检验指标也只能检查主要成分。”魏德云认为,作为知名药企,广药集团应该不会因为成本控制而恶意造假,更多可能是中间商违规供药,广药集团因监管不严而遭受牵连。
比以次充好更严重的是工业硫磺熏蒸。为防止药材腐烂和虫蛀,药材种植户会通过“土办法”、“传统工艺”进行药材保存初加工,多年来,花类药材熏硫磺已经成为业内普遍现象,同样被硫磺熏蒸的还有菊花、藏红花、三七花等。
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了《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征求意见版),要求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限度值不得超过400 mg/kg。这一规定明确了硫磺熏蒸属于非法加工手段。
但现实是,目前并没有更好的替代技术,如果严控硫磺熏蒸,药品产量会大大降低,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限量标准要求过高,不现实。因此,限量标准于2011年6月和2012年4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都引起了较多争议,中药材唯一的标准始终难以实施。
“硫磺本身也是一种药材,它属于矿物药材。”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表示,“中药加工中采用硫磺熏蒸是普遍存在的,我不能说它一定合理,但是我相信它是一个事实,既然是事实就有它的原因,应该慎重对待,哪些是可以规避的,哪些是应该禁止的,应该做出原则规定,无论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是各个省市的药监部门,都应该慎重地去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要求。”
倪依东认为,国家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有时限性,制定标准的时间和行业通行的处理办法之间有时间差。“标准能否执行得了,应该客观看待。”
硫磺熏蒸也有等级之分,“硫磺分食品级和工业级,食品级可以防腐漂白,主要用于干果加工,工业级主要用于制造,二者含量不同、精细要求也不同。”魏德云介绍说,二者价格差距较大,食品级的粉末状硫磺2000元~3000元/吨,工业级的颗粒硫磺1300元/吨左右。
“工业硫磺中常含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食用是有危害的。”魏德云表示,药材经过硫磺熏蒸后,二氧化硫和砷、汞的含量会非常高,而砷、汞都是剧毒,是砒霜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硫会造成呼吸道系统损伤,砷中毒会导致肠胃道血管损伤,汞中毒会导致口腔发炎、肌肉震颤和精神失常等。重金属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出,会造成沉积。”
外包隐忧
“杂牌军”带来管理失控和质量隐患
广药集团官方网站的“公司简介”显示,作为广州市政府授权的国有独资公司,广药集团主要从事中成药及植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药制剂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和经营业务,现有医药产品有1000多种,是国内药企的领军者,拥有“广州药业”(600332.SH,00874.HK)和“白云山”(000522.SZ)两家上市公司和成员企业近30家,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77位。
近年来,随着广药集团的发展壮大,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被逐渐细化分包。但对分包企业管控不力,导致广药集团产品质量安全备受质疑。“我相信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有风险的,虽然我们制定了标准,在合同上也作了约定,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利益驱使,如何约束,避免非法行为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倪依东表示。
“外包”,作为资源配置的新模式在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但在中药领域,由于中药行业的特殊性,如标准体系的缺失等,再加上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小企业多,所以“外包”模式并不普遍。但广药集团作为我国中药行业的排头兵,规模大、领域宽、产业链长,成为“外包”问题较为突出的样本。
在这次“毒药门”事件之前,广药集团就曾因其王老吉的“外包”隐患引发过媒体的质疑和消费者的爆料。
2012年7月,历时一年半的王老吉商标所有权官司终于尘埃落定,广药集团获得最后的胜利,为了在销售旺季抢占市场,延续品牌效应,在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和准备的情况下,广药集团利用代工厂仓促上马,意图完成产量目标。
代工厂团队的庞大和纷杂令人咂舌。据不完全统计,除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食品饮料分公司以外,王老吉凉茶还在佛山、深圳、厦门、珠海、广西等地有8家代工厂,包括实达轩(佛山)饮料有限公司、广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公司、深圳市深晖企业有限公司等。
其中,实达轩(佛山)饮料有限公司曾因生产山寨“王老世家”凉茶饮料而被查处,此番被广药集团重用,引发业内质疑和担忧。
除此之外,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还与统一、银鹭等全国30多家大型食品生产、供应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享其渠道资源。广药集团也曾表态,“不排除代工的可能性。”
“杂牌军”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渠道管理失控和产品质量隐患。2013年3月,有网友曝出,在宁波三江地区的一些超市,王老吉凉茶以2.99元/罐的价格进行低价销售,价格混乱。更有网友拍照为证,买到“倒装罐”王老吉,引得网友纷纷“吐槽”其产品质量问题。而广药集团方面则表示:“这是为了做活动宣传。”
“大”字战略:管理跟不上?
2011年,广药集团就制定了“大南药”、“大健康”战略。但无疑,这次的“涉毒山银花”事件给广药集团的“大”字战略敲响了警钟,管控“外包”业务成为广药集团的一大挑战。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说,药企采购环节长期存在灰色地带,导致采购不合格原材料等问题层出不穷,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减少中间环节,企业应该直接建立药材种植基地以确保药材质量,并与权威的检测检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广药集团绝对是动手早的。1998—2012年,广药集团先后在广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等中药材主产地积极布局,建立了32个符合国际规范的GAP(良好农业规范)中药材种植基地。
作为稀缺资源,中药材种植基地总量有限,尤其在各家跑马圈地的争夺之下,广药集团的上游产业链整合逐渐遭遇瓶颈。近年来,广药集团快速完成了全国各地多家医药公司的并购项目,在陕西、河南、海南及粤东地区扩大了商业流通板块的规模。
然而,上游的积累远远赶不上下游的扩张,加之广药集团下属子公司和三级子公司众多,其中包括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仅从企业规模和组织架构来看,全部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并不现实。因此,广药集团只有退而求其次,通过建立统一的采购体系,以控制原料质量。
广药集团旗下流通公司——广州采芝林药业成为最后的选择。按照广药集团的规划,广州采芝林药业将成为中药材、饮片的集中采购中心,承担统一采购职能,并供应给各子公司。
但现实是,至今,广药集团和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尚未完成重组,对广州采芝林药业等其他资产的整合也仍待时日。
“大南药”战略隐患重重,“大健康”战略也备受质疑。
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就开始全球招商,意图将“王老吉”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并一度推出“王老吉固元粥”和“王老吉莲子绿豆爽”等新产品,但至今仍未批量生产。
广药集团做大“王老吉”的计划引发了业内热议,许多专家认为,在没有延续“王老吉凉茶”品牌效应的前提下,盲目扩大品牌领域和种类,会削减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对话
倪依东:管控需要多方规范
《中国经济周刊》:“涉毒山银花”事件是否暴露了广药集团在外包管理上的问题?
倪依东:只能说更进一步地净化行业标准,或者是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然后使制药企业或者是生产企业能够更好地去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任何一个事情都不是为了打消一个行业的存在、一个产品的生存。
《中国经济周刊》:广药集团拥有多家子公司、供应商和代工厂,如果管控不严是否会影响广药集团的发展?
倪依东:管控问题需要多方面规范:一是通过合法的人去约束;二是通过双方互信互利来实现;三是通过合同约定来支持合法行为,避免非法行为;四是通过消费者和相应的机构去监督,包括我国的很多准入机构和惩罚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经济周刊》:王老吉凉茶的生产使用了多家代工厂,广药集团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否进行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
倪依东:中药材是有规范的供应售出地的,哪个地方生产的最地道、最优质,我们就优先采购,现在是由王老吉药业和王老吉大健康两个公司分别采购,每一个凉茶的组成里面都已经约定了成分,但具体的成分比例是需要保密的,如果有人认为它有问题,那么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具检测报告以后才能够予以证实。我们有很多代工厂,华南地区比较多,王老吉的生产加工一部分是代工厂在做,一部分是广药的人直接在做。
药品安全事件“黑名单”
四川蜀中
2012年3月8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黄连素、川贝枇杷糖浆两个品种药物在生产工艺上存在不规范问题,对企业做出了罚没共计600多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召回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生产销售的上述两个品种。
白云山、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
2012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了铬超标胶囊药品的抽检结果,全国有254家企业上榜,占到总抽检企业的12.7%,包括白云山、联邦制药、通化金马等十余家上市公司亦赫然在列。5月2日,修正药业发出声明,称该公司已经将召回所有不合格胶囊产品,集中焚烧销毁,并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吉林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按规定将对不合格产品组织召回和销毁,产品涉及金额 36.08万元,损失难以估量。
康美药业
2012年7月17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康美药业的诺氟沙星胶囊药物溶出度检验结果不合格。康美药业表示,此事主要与储存条件有关,2011年该批次产品全部价值11.55万元,占公司营收比例极小,该产品已全部召回并按规定处理。
太极集团
2012年7月18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披露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清热解毒口服液PH值测定不合格。7月20日,太极集团称,PH值变化可能与流通环节运输储存中的温差大有关,公司已启动该产品的召回工作。
仁和药业
2013年1月,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明星产品“优卡丹”遭遇“毒害肝肾”的质疑。随后,国家药监局下发通知,修订“优卡丹”说明书,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要求在此类群体中禁用有关药品。
2013年1月,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明星产品“优卡丹”遭遇“毒害肝肾”的质疑。随后,国家药监局下发通知,修订“优卡丹”说明书,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要求在此类群体中禁用有关药品。
云南白药
2013年2月5日,云南白药7款产品因未标注有毒物质乌头碱,被港澳召回。随后,云南白药紧急发布公告致歉,承认其独家配方中含有乌头碱类物质,但同时表示,公司已通过炮制,使毒性大大降低。
关键词:广药 风波 药效 全无
上一篇:康美药业原董事长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2年 下一篇: 康力前副总潘安娟:我沉默并不代表我承认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