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凑资产构造上市谎言 青岛齐能化工疑涉传
发布: 2011-12-27 11:39:25 作者: 未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ST长信12月22日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第二大股东青岛齐能化工有限公司持有的ST长信437.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被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依法冻结。
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山东青岛、聊城等地调查发现,这起股权冻结可能牵出一起涉及十余家融资主体、遍及山东多个地市、持续时间长达近六年的巨额非法融资案。而该案主谋正是齐能化工及其系列关联公司背后的操纵者刘迪。
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经侦大队有关人士23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刘迪因涉嫌非法融资被抓获”。而对于齐能化工实际控制人刘潮山的下落,坊间则有生病、去世等多种说法尚待证实。
频频举牌上演借壳闹剧
刘迪及齐能化工因举牌ST长信并声称要借壳上市而为市场所了解。公告显示,齐能化工2010年8月之后分三个阶段买入ST长信达873.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超过10%,与ST长信第一大股东陕西华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开控制人之争。随着陕西华汉抛出重组方案,齐能化工借壳基本宣告失败,并在随后展开减持。
在减持ST长信的过程中,刘迪控制的另一家公司青岛英图石油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从二级市场大举买入ST天宏408.52万股,占总股本的5.09%。
实际上,在举牌ST长信之后,齐能化工及其背后的刘迪已经进入了证券监管机构的视野。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齐能化工使用三个账户购买ST长信股票,但仅对其中一个账户的收购情况进行了披露,在披露举牌之前,三个账户合计持有ST长信5%股权的事实并未依法披露。
在资本市场不断出没的齐能化工,一直声称要借壳上市,并在各种宣传中为自己贴上“拟上市公司”的标签。然而在两次举牌过程中,齐能化工虽然信誓旦旦要借壳上市,但均未能拿出切实的借壳重组方案。
拼凑资产构造上市谎言
未能拿出重组方案的齐能化工,却大肆吹嘘自己的实力。其在某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中,齐能化工号称秉承诚实经营的信念,短短三年时间,成为一家拥有固定资产3亿多元、年创利润1亿多元的拟上市企业,是一家集能源化工产品及化工设备为一体的综合企业,拥有燃料油年生产能力100多万吨,同时组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100多家加油站,并在淄博、聊城等地拥有多家生产企业。
然而,在刘迪所标榜的炼油项目——阳谷县东港润能化工有限公司附近,一些村民回忆,大约在2009年下半年8、9月份,刘迪开始在阳谷县南环路租借村民37亩土地,建设阳谷县东港润能化工有限公司,号称投资3000万元。但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仅仅建设了几个大罐、上马了几套设备,但一直未见项目正式投产。让村民们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一直未正式投产的项目,却成了当地的一大“旅游观光点”,“经常有两三辆大客车,拉着很多老头老太太来参观”。
25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润能化工已被阳谷县法院查封。据了解,类似的项目,在聊城冠县、济宁梁山还有几处,但均未有正式投产的消息。此外,出现在刘迪名下的资产还包括万家加油站、绣购化妆品连锁等。
12月11日下午三点多,在山东路117-7临海汇商大厦公司办公室,刘迪在开会时被突然闯入的聊城市公安局办案人员带走。据了解,目前被捕人员除刘迪外,还包括一些为其融资的骨干人员。
融资渠道类似传销
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刘迪祖籍山东聊城市阳谷县,1977年出生,毕业于青岛某高校,其父刘潮山曾在齐鲁石化工作。刘潮山父子二人前几年进入商界,在青岛起家,2007年开始在聊城、淄博、青岛各地利用同事、老乡等关系,以高于银行利息开展民间集资。
“信誉很好,定期打款到账户,”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于是依靠口碑相传,刘迪融资规模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在齐鲁石化工作的刘大姐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回忆了她投资的经过。“2007年以来,我们这里就陆续有人给刘迪提供资金,刘迪定期支付利息,月息2%-4%不等,按期结算,很守信用。”经人介绍,刘大姐从2010年11月开始通过客户经理,向刘迪公司陆续汇入20多万元,并订立借款合同,约定两个月一结算,月息4%。
刘大姐曾在多个场合见过刘迪,对刘迪最大的评价就是“太能忽悠,到处给我们开会,鼓动我们做大业绩,并拉动身边的人投资,还在各种场合与给他提供资金的人合影”。刘大姐最终投入资金共约4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受害人群以中老年龄段人群为主,主要集中在山东青岛、聊城、淄博等地区,另外泰安、烟台等区域也有群众参与,投入金额从数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
在这个融资体系中,筹资较多的人可以有一定提成,有些受害者因此成为刘迪的兼职业务经理,亲戚、同事、朋友等则成为最主要的融资来源。在这个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职位是客户经理,他们负责客户关系,对客户软硬兼施,客户经理可以从所拉来的资金中获得2%的提成,此外还享受着刘迪为他们购置的豪车。刘大姐告诉记者,客户经理对小客户往往采用威胁手段,若不加大投资则将其开除,对大客户则以更高的收益作为诱饵。
融资协议花样繁多
受害者抵押房产、透支信用卡、借亲戚朋友的钱投入这一骗局之中,但刘迪和他们的客户经理们给予受害者的保障很不正规。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取了几份“合作协议”,这些合同有各种制式,参差不齐,制作粗糙,有的甚至仅仅为一个收据,上面写明借款期限、利息等信息。
在这些借款合同中,融资方也多变,其中包括万家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鑫汇股权投资基金(天津)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青岛中融合发咨询投资有限公司等名头,注册地主要集中在青岛。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获取的一份相对完整的合同中,甲方为受害者,乙方为万家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约定,甲乙双方分别出资1万元,共同合作经营加油站项目,合作时限为12个月。预计甲方一年分红额为双方出资额的24%,其余所得利润为乙方所得,分红结算期为3个月。加油站的经营及销售业务由乙方负责,合作期满后,甲方到乙方财务处结算并享受优先续约权。
但是在财产面临巨大风险的情况下,很多受害者却陷入了无奈的境地。在聊城市齐鲁大厦五层的两间曾经是刘迪下属公司的办公地点,记者看到,业主已贴上了“原东港控股有限公司,因欠房租勒令撤退”的告示。
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区分局已就受害者报案工作张贴告示。据了解,目前已有近百人前来登记。但具体的涉案金额仍有待进一步登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