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宝的商业思维:三生全面升级并不“紧迫”
发布: 2011-03-28 10:58:04 作者: 佚名 来源: 分销时代
正是在这样的困惑中,徐徐而来的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不是因为它的速度,也不是因为它的规模,而是因为它七年来始终持续的成长力和它更加波澜壮阔的发展后劲。
日前,本刊记者远赴宁波,特别拜访了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宝先生,去探询三生永续成长的基因密码。因为三生公司的持续成长基因,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天窗,也是一片曙光!
“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和树相比,肯定是草的长势明显,但是几年过后,草换了几拨,但是树依旧是树。”
记 者:新年好,黄董。每次来宁波,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这里有一个我们熟悉的三生,因为三生是一个令人亲切的企业!
黄金宝:谢谢你们的认同,也欢迎你们常来三生。自从三生公司创立,我就没有把三生当成我个人的私有财产。我希望它是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企业。
记 者:的确是这样,随着三生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仅是三生员工和合作伙伴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灾区民众、弱势群体也得到了三生公司的鼎力相助,就连宁波外来务工人员,也在“和谐三生,送福万家”的公益活动中,登上了回家过年的免费班机。
黄金宝:既然三生是社会的,三生的发展成果也能与更多人分享。从本质上而言,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有所发展,就必须融入这个社会。你的社会融入率越高,你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甚至可以说,决定你发展程度的,就是你融入社会的程度。
记 者:这是一个新颖而优秀的企业经营哲学,很值得大家借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三生“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起点年,三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黄金宝:自2010年3月5日,三生全面吹响了三生“亮剑二五,决战2010”的号角,公司各部门和全体营销伙伴群策群力,百分之百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取得了“亮剑二五”的开门红。这不仅为圆满达成二五总规划夯实了基础,更高昂了全体三生人对二五规划的必胜信念。
记 者:尽管三生已经在六年来的发展中天翻地覆,但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持续的成长力。您知道,中国并不泛速度上的“黑马”,稀缺的是像三生这样的“千里马”。您认为三生持续成长的核心是什么?
黄金宝:你们已经看到了,在三生工业园内,我们种植许多名木古树。当然,这首先是工业园区生态的需要,但同时也寄托了我的企业经营思想。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和树相比,肯定是草的长势明显,但是几年过后,草换了几拨,但是树依旧是树。做企业其实是跑马拉松,不是比某一阶段跑得快,而是持久战。对于我来说,一个企业,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久,我理想中的企业就如树一样,持续向上,基业长青。
记 者:那么,您的这种企业如树的理念是怎样具体去体现的呢?
黄金宝:树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根系、躯干、枝叶必须相互作用、协调生长,只有这样,才能根深叶茂。所以,靠实力成长、靠综合资源成长是三生一贯经营思想。将这种理念落实到企业的发展决策中,就是三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产值的增加和市场边界的扩大,更包括企业整体结构的全面提升。
你们知道,三生不是白手起家的直销企业,它在导入直销模式前,就已经具备了厚实的资产积累和相当的市场声誉。切入直销后,我们始终坚持企业平台建设与市场规模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如09年启用的设计年生产180亿元的三生国际健康产业园、全国建设31家分公司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尽管这几年来三生的发展持续而快速,但相对于这样的背景和格局,三生的成长也就自然而然了。
记 者:三生不是速度上的黑马,也不是规模上的大鳄;但三生的成长却是最本真的成长、最自然的成长、最具成长性的成长!
“对于企业做多大,我没有一个标准,我的准则是做好、做强。没有好,做得再大也是白搭……”
记 者:如同国内GDP屡创新高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上可谓屡创奇迹,但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最终难逃衰落的宿命。在您看来,为什么中国企业普遍难以持续呢?
黄金宝: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政策和法规的完善也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所以,市场的不规范、利益机制的不均衡在所难免,尤其是关系经济还相当普遍。这就导致了一些伪“机遇”或者说伪“捷径”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以利润为基础的经济组织,趋利是本性,所以很容易被那些伪“机遇”和“捷径”牵着鼻子走,一旦“机遇”消失了,“捷径”封堵了,企业的难以为继就非常正常了。
记 者:那么,在三生的持续成长中,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黄金宝:记得你们进来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每次来宁波,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如果你们表达的是真实感受的话,说明答案你们已经感应到了——三生之所以能够持续成长,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它强大的人心凝聚力——咱们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就是三生这几年持续成长的谜底。
记 者:三生的凝聚力,我们已经感同身受。我们也知道,人是企业唯一能动的资源。我们想明白的是,为什么三生能有这样的凝聚力?或者说,三生的凝聚力是来源于哪里?
黄金宝:这个问题恐怕就不是一言两语可以回答的了,我只能扼要地说两个方面。
首先,三生的凝聚力来源于它脚踏实地的实业精神。近年来,专心实业似乎已经是一件十分“落伍”的事情了,当年曾被视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概念”、“资本”,甚至是“忽悠”。尽管各种诱惑“乱花迷人眼”,但我认为,实业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将是中国经济和民众生活的支柱,离开了实业,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末。所以三生始终在重产品品质、重服务质量、重商业信誉这条路上埋头拉车,并最终赢来了人气的不断倍增和利润的水涨船高。作为一个企业,强大而稳定的赢利能力是一切的根本。
记 者:经过六年的持续发展,今天已经如日中天。更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三生产业的不断壮大,它的发展动力也越来越强劲。请问,在您的愿景中,三生应该是多大的企业?
黄金宝:对于企业做多大,我没有一个标准。我的准则是做好、做强。没有好,做得再大也没有意义。因为企业财富的创造,必须建立在价值的创造上。而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企业的永续性。没有永续的发展,就意味着欠缺社会的认同;欠缺社会的认同,就意味着,企业价值的消失。所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与员工、消费者、经销商和社会和谐发展,获得共赢,比单纯的做大更重要,也更能做大。
“一个永续发展的企业,必定是规范大于自由的。没有规范就没有未来,因为规范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记 者:我们在2月26日召开的新年启动大会上获悉,2011年,三生公司将在管理和服务上全面升级。我们有一个疑问:这几年来,无论是在成长速度还是在质量上,三生都堪称标杆;为什么要突然提出“全面升级”呢?
黄金宝:首先得纠正一下你们的说法,2011年的全面管理升级不是临时提出来的,它是三生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三生的管理升级并不是临时决定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永续发展的企业,必定是规范大于自由的。因为规范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没有规范就没有未来。所以,我希望大家和公司一起,着眼未来,坚持自律经营、规范发展,保障事业的长远、稳健发展,赢得更大的未来。
记 者:但就目前的火红的成长势头来说,企业的“全面升级”似乎并不紧迫。
不错,就像你们说的,三生目前的成长势头的确很好,但谁能确保它未来的成长永远很“红火”呢?头脑清晰、居安思危,是每一个企业领导人必备的思维,尤其是在企业快速发展、处处掌声的时刻。不可否认,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在产品的品质和结构上、还是在平台的规模上,三生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确立了硬件上的优势之后,再在软件上升级,这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首先是一种自然;而随着公司产业规模的不断放大,由经验式管理向规范化迈进,也是一种规律。因为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际摩擦,使企业的各项流程更加科学、严谨,而且优秀的制度和完善的流程才是企业更内在、更强大、更持续的原动力——当然,锻造公司机制,淬炼企业原动力,是当前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普遍的瓶颈,它需要我们下大工夫、下苦功夫,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修正,反复演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先行一步,并邀请海外专业机构介入的缘因。
记 者:我们刚刚讨论过,三生这几年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就是人心凝聚力。而“全面升级”中的“制度”、“规则”、“流程”等,这些西方理性的产物会不会覆盖三生原有的人性化氛围,尤其是原有的文化优势?
黄金宝: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三生的“全面升级”是在肯定过去这个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只不过是更科学、更规范、更系统、更严谨的延续;公司原有的文化优势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得到更充分的张扬。因为规范不仅仅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也是更深层面的人性化保障。比如我们刚刚谈到的三生“家文化”,在公司的这一轮“全面升级”中,三生将围绕“归属感”这个核心,通过系列而科学的建构方案的活动细节,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
我完全相信,在这一轮“全面升级”中,三生的文化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记 者:2011年,是三生“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对这一年,您有怎样计划和期许?
黄金宝:六年来的持续成长使三生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和爆发点。2010的“开门红”,又为三生的“二五”跨越式发展垫起了一个飞跃的“起势”。2011年,三生将围绕“明确定位、强化内功、提速发展”的二五总体规划,通过市场、管理、服务、产业、品牌的全面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平台、放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力度,为全体营销伙伴的价值实现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更有力的支持!
记 者:三生这种规范、稳健、永续的成长经验不仅仅是给了三生人更为远大的未来,也将为的民族的企业成长、为中国的品牌崛起提供鲜活的借鉴。在今天与您的交谈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企业长不大、做不久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平衡生长的企业理念,或者缺乏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或者缺乏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一定是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