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可以复制”绝对是骗人的鬼话
发布: 2009-05-11 10:45:31 作者: 徐百万 来源: 职业经理人
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德鲁克从企业管理层的角色定位、职责界定和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
从管理层的角色定位来看。德鲁克认为,每一名企业管理者都是赋予企业生命、注入企业活力的要素,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质与绩效是企业唯一拥有的有效优势,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体系中能否成功,是否长存的关键因素。社会将生产力资源——人和物质托付给了企业,就要求企业经过良好的管理运营,不断产出成果和绩效,使社会财富增加,将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他断言,“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长出两根草,他就有理由成为比深思默想的哲学家或形而上学的缔造者更有用的人”。
从管理层的职责界定来看。德鲁克认为社会和企业是一个有机体,管理层是企业的一个具体器官,把管理者定义为“老板”或者是“管理其他员工的人”的认识,无疑是片面的、肤浅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创造顾客的本质决定了企业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和职能,那就是经济绩效。在制定任何决策、采取任何行动时,企业管理者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用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促成商品交换的成功,不能持续创造成果和财富,那管理层的工作无疑是失败的。由此引申开来,管理层的职能就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三个方面。其中管理企业的职能是首要的,其它两个方面是同步进行的,绝对不能将三种职能割裂开来,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以上可以看出,管理不是单纯的理论,更不是严密的逻辑和深奥的数学模型,企业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概括起来一句话,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其终级目标就是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知行合一”说明有“知”不一定能“行”,倘若让那些管理知识丰富的学院派管理专家来管理一个企业,不见得就能获得异于常人的成功;同时“知”也是在“行”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积累、丰富和发展的,许多文化水平较低的创业者通过自己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一套管理自己企业的独到经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因此任何企业都有两个基本的功能,而且也只有这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营销功能是企业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而单靠营销也无法构成企业。在不断扩张的经济中,只有视变化为理所当然、且乐于接受改变,企业才可能生存。由此引申出企业的第二个功能——创新,也就是要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给社会提供更好更充足的商品及服务。
企业管理的本质决定了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这就要求管理的方式也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不能用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来管理企业。成功是过去时,受到业务、资源、环境、人才和机遇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企业管理的技巧、能力和经验也不能照搬运用,因此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他从事别的领域也一定会成功,成功不会象一堂单纯的理论考试一样,可以不断复制。
同时,企业创新的功能也决定了企业管理应当不断打破传统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然是创新,当然不可复制(也没有复制的模板),只能是将别人成功的经验作为借鉴和参考。
至此,或许有人要反问,不是有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连续在几个领域大获成功吗?怎能说成功不可复制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得自己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跨越变得更加顺畅,从而获得了再次的成功,而不是将管理的经验和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地复制和移植。
因此,企业管理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任何关于成功可以复制的论述无疑是骗人的鬼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看当今中国,又有几人靠着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而获得成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