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直销十大新闻事件
发布: 2009-02-18 21:43:58 作者: 丁灵英 来源: 中国直销
2008年,直销行业遭遇了雪灾与地震的袭击。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整个行业没有一丝退缩之意,尤其是直销企业发起的抗震救灾活动,牵动了所有爱心人士,为灾区人民带来了温暖。从影响力与规模上来看,直销行业与很多传统行业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在灾难面前直销行业的表现毫不逊色于传统行业,直销行业巨大的捐款数额,让外界刮目相看。当然,直销企业也没有忘记规范与发展,在监管部门的严格规范直销与重拳打击传销带动下,正规直销企业的业绩平稳上升,而那些偷渡、炒作的公司则退居幕后或自主回归。尽管受到一些阻力,但直销企业都沉稳度过。
NO.1王岐山主管金融、商务贸易
与北京奥运会相比,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对中国直销行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会上宣布由王岐山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金融商务贸易,直销行业也在他的管辖范围内。这一消息引起了直销行业广泛关注,直销界对王岐山副总理充满了期待。从王岐山的从政经历来看,素有“解困高手”和“救火队员”之称的他,雷厉风行、开放直率、强势而不失灵活的处事风格让人欣赏。
北京奥运会之后,直销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商务部前官员落马,之后便牵出雅芳“贿赂门”;直销牌照的发放偏向于内资企业;大量的非法集资与非法传销频频受到法律与管理部门的制裁;中国直销业绩整体回暖……所有事件已经证明新一届政府的处事风格,表明中国的直销监管仍然没有丝毫的松懈,我们更加期待的是2009年的直销发展。
影响指数:★★★★★
NO.2汶川大地震直销业捐款逾3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消息传出后,5月13日,玫琳凯(中国)立刻捐款30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接下来的时间里,安利、雅芳、如新、完美等直销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截至到6月8日,据不完全统计,直销行业的捐款捐物总额已超过3亿元。
地震发生后的大半个月里,中国直销企业上演了一场感人的捐赠大赛,爱心持续不断,捐赠额度不断刷新。一些企业在捐款的同时,还组织了大量的业务人员义务献血或组织志愿者参与救助;更令我们感动的是,那些深入灾区一线赈灾和自救的直销人,他们的爱心与坚持更是难能可贵。
5.12大地震让行业的爱心集中喷发,整个直销行业也借此机会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崭新形象。
影响指数:★★★★★
NO.3传销罪写入《刑法》草案
2008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传销罪”被列入《刑法修正案(七)》草案。
2008年,有目共睹的是,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传销的力度明显增强,但因为没有十分明确的直销和传销区别依据的限制,致使公安、工商在打击传销的过程中不能有法可依,打击难度较大。因此,该草案的提出填补了刑法中对组织、领导实施传销行为犯罪的空白,更有利于打击组织传销的犯罪。
“传销罪”最高七年徒刑的规定,将传销的管理和处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传销罪”能列入刑法,将对直销业的规范发展有重大意义,更令人关注的是,“传销罪”列入刑法是否会掀起中国直销业新的立法浪潮。
影响指数:★★★★☆
NO.4商务部官员落马牵出雅芳“贿赂门”
2008年9月26日,原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在北京的家中被刑拘。在此前后,负责向外资公司在华开展业务发放牌照的多位官员相继落马。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被双规;国家工商总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刘伟被捕;北京思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玉栋接受调查。同时,10月20日,雅芳总部对外宣布,其中国业务可能存在不当行为,正在对雅芳(中国)进行内部调查。因此,商务部官员出事原因直指外资投资审批,雅芳也牵入“贿赂门”。
据了解,郭京毅所在的商务部条法司,主要职能是起草、修订外资法律法规,并对法律的适用作出解释,在哪家外资企业能够获得商业牌照方面,郭京毅一直拥有重大发言权;而邓湛曾力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直销体系”,雅芳也正是在其任内(2006年)成为首家获得中国直销牌照的企业;张玉栋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曾帮助100多家目前在华开展业务的外资公司获得牌照,其中就包括直销公司。虽然中国官方并未对这些调查表态,雅芳也称其内部调查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并未得出结论,但多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已经四处蔓延,这让雅芳(中国)素来在人们心中的“乖孩子”形象大打折扣,也直接影响了商务部对下一轮中国直销牌照的发放。
影响指数:★★★★
NO.5《食品安全法》草案出台
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其中,意见包括去除保健食品内容。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京闭会,《食品安全法》草案审议结束,延续了“去除保健食品内容”的做法,从而引发了保健食品行业和相关企业丢失“身份”的担心,并促使保健食品行业内100多家企业紧急联名上书国务院和人大,表示“希望一定要给予保健食品一个明确的地位”。
而随着“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被提到了刀尖上来,保健食品也不例外。9月8日,国务院明确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职责,药监局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划分,并成立了保健食品处具体执行对保健食品的管理。据了解,《食品安全法》立法主要基于三个原则:制度更加明确;处罚更加严明;责任更加清晰。
对保健食品而言,如何应对新的监管模式,如何在新的游戏规则中游刃有余才是当务之急。从草案的推出和之后的官方发言来看,更注重“安全”的提法将导致保健食品接受更严厉的监管。
影响指数:★★★☆
NO.6王予集出任直销监管局局长
中国直销监管局是一个正厅级、隶属于国家工商总局的单列部门。该局下设三个处室,分别是打击传销处、调查研究处和直销指导处。由于中国直销监管局将承担直销市场的监督管理职能,可以说是直销大军头上的一把利剑。因此,谁来执掌该局,广受社会和直销业界的关注。
2006年,一纸任命书掀开了中国直销监管局的神秘面纱。原国家工商总局法规司副司长张辉成为第一任中国直销监管局局长。这位在国家工商总局公职多年的女士,曾参与过直销立法。2008年1月27日,直销监管局局长人选发生变更,原《中国工商报》社长王予集出任直销监管局局长,原直销监管局局长张辉调回政策法规司。王予集先生于2005年出任中国工商报社社长、常务理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培训中心副主任职位,曾担任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曾主编过《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知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新公司法教程》等书。王予集的上任受到了社会和直销业界的广泛关注。
影响指数:★★★
NO.7两内资企业年底获牌
2008年11月13日,商务部网站公示,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直销牌照;不久之后的11月25日,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获得了直销牌照。这两家公司在年底获牌给内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喜悦。临近年底的一个月时间内,中国直销业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直销牌照的发放将偏向内资企业。
在已获牌的22家企业中,外资企业共有16家,且均为实力较强大的直销企业,而其他未拿到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如仙妮蕾德已转向特许经营,而立新世纪之类的根本没有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所以目前可以说,有实力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已经拿到牌照。内外资企业在牌照数量上的不平衡早就引发了业界的争论,早在年初就有内资企业获牌的传言,只是安惠与哈药的获牌年底才得到商务部门的正名。除了安惠和哈药获牌外,还有传言称隆力奇也是获牌的热门企业。虽然这只是传言,但内资企业等待已久的机会可以说是终于来临,等待已久的天狮们也会在此时发力。
影响指数:★★★
NO.8牌照买卖成悬疑
2008年3月中旬,坊间传来消息,新加坡全美世界与南京中脉的合作并未达成,全美世界无合作诚意,香港华园控股将要收购南京中脉。2008年8月,中国植物开发(前香港华园)发布公告称以2360万元的低价全面收购广东康力,但广东康力董事长许瀞予却向外界表示,合作的款项并未兑现。此两件并购案的失败使牌照买卖前途难卜。
无论是全美世界,还是香港华园,或中国植物开发,其目的是统一明确的:分享牌照,在直销市场分得一杯羹。显然,南京中脉与广东康力的牌照也不能白给,双方的目的性都非常强烈。牌照能否通过买卖这种简单的方式实现共享,尚存疑问。商务部目前还没有出台牌照交易的相关政策。受此影响,企业双方的合作意向很容易产生动摇,加之双方的条件苛刻,合作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案例也给业界带来了教训。
影响指数:★★☆
NO.9 安利改变市场区域规划
2008年初,为进一步优化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变革与创新,安利公司对现有的管理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原属北方业务管理区的安利(中国)黑龙江、辽宁等分公司划分至南方业务管理区,由安利(中国)副总裁陈朝龙负责,重庆等分公司则被划进北方业务管理区,其他分公司也有相应调整。
安利在中国根据地域进行区域划分,每个区域都会有它独有的特点,例如北方区域的员工性格比较豪爽,而南方的员工比较细腻,虽然南方与北方有着地域性的差异,但彼此互有参考价值,需要其负责人在开拓各区市场时增加其对所管辖与服务的地区的了解。安利希望通过此次调整,加快人才成长,帮助一线管理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积累更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同时也将加强大局观念,打破区域界线,促进公司在全国的统一协调发展,并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为整个管理团队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实现安利在中国长远、健康、持续的发展。
影响指数:★★☆
NO.10玫琳凯“名单”事件续
2008年4月25日,一份与2006年内容相同的“玫琳凯泄密资料之政府公关机密记录档案”长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疑似贿赂、大量的官员名单,真实的职务、姓名、电话,造就了新的热点。与2006年不同的是,这次名单将焦点转移到了“政府公关机密记录档案”之上,而不再是“跨国公司内部邮件曝光”。
时隔两年后的玫琳凯“名单”事件重演,导演被认为是同一个人——原玫琳凯邱姓员工。据悉,其离开公司之后曾以该名单勒索企业未果而向公众泄露,玫琳凯举报该员工但因该员工“精神”存在问题而不了了之,邱姓员工还在警察调查之后签了“承诺书”。此次重演的事件虽然不如2006年引人注目,但对玫琳凯公司而言,如此长串名单所引起的社会不良效应和猜疑必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对直销业界而言,对该事件中所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影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