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玫琳凯中国高速成长奇迹
发布: 2009-02-10 23:02:19 作者: 陆文军 来源: 新华网上海频道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陆文军1月5日报道:作为1994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性化妆品企业,玫琳凯近日发布其2008年业绩,显示这家在中国美丽产业中处于领头羊地位的化妆品巨头,在席卷全球也波及中国的经济萧条中,却奇迹般地保持了高速的成长。玫琳凯(中国)公司总裁麦予甫接受记者专访时预测了200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前景,并表示相当乐观。玫琳凯的美丽奇迹,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金融海啸难挡市场高速增长
金融海啸的确对中国的不少消费市场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但到现在为止,对化妆品行业影响不大。麦予甫说,就玫琳凯而言,反而是在逆势增长,今年我们的销售比去年超出了50。最近这两个月,我们都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
最近三个月,玫琳凯的彩妆销量基本上达到了过去八个月的销售量。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今年9月份推出了新款彩妆,并展开了彩妆的促销活动。
麦予甫说,这种玫琳凯逆势增长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社会经济学上所说的口红效应。西方研究发现,化妆品产品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销售依然保持良好状态,可以抵抗衰退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没有钱买车,旅行,但是人们会花钱买一些东西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买一支口红就几十块,买一套化妆品几百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可以有这样的消费能力的。当大家买了这样的产品,这能让人们产生良好的感觉,而不是一味沉浸在经济萧条带来的悲观情绪中。对于2009年的市场预期,我个人抱有乐观的态度。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就业增长
玫琳凯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品牌意识的企业。在金融海啸影响下,我们愿意尽一己所能,履行社会责任,而不是独善其身,只要自己企业营业额的高速增长就好了。
麦予甫举例说:我们是直销行业,需要大量消费者,也需要大量销售人员,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兼职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因此玫琳凯的美丽事业,就可以带动更多人的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我们认为这是相当积极的。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和投入。
麦予甫说,这次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企业用一句话来应对它,就是转危为机。总而言之,玫琳凯更希望在这样一个危机带来的机会里面,能够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大我们的销售,同时履行我们的企业责任。
本土化战略推动玫琳凯占领中国市场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经营直销的全球化妆品知名企业,玫琳凯经历了一些波折,终于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玫琳凯(中国)公司总裁麦予甫指出,指出,本土化将继续成为玫琳凯未来在中国的核心战略。所谓玫琳凯的本土化战略,首先当然是产品和生产的本土化。
最初来中国的时候,玫琳凯很多产品生产还是比较简单的,即使产品是在国内包装,很多材料包括纸盒都需要从美国进口,导致生产成本大大超过预算。前几年我们还是有亏本的状态。所以,产品本地化,包装材料的本地化对玫琳凯是第一步,现在我们所有包装材料都是国内生产的,甚至反而出口到美国去。
另外就是生产本地化,建立玫琳凯中国公司的生产能力、质量体系。麦予甫介绍:现在我们基本上所有产品都是在国内生产,在我们杭州的工厂生产。下一步,我们的定位是作为玫琳凯亚太区的生产基地,不但本地化,更要把我们在中国生产的化妆品推广到亚太其他国家的市场,最终希望有一天能推广到欧美市场上去。
其次就是人员的本地化。当时我们进来的时候外籍人员还是很多的,我相信每个企业都经过了这个阶段。到1999年以后,玫琳凯中国公司基本上全是本地员工组成,包括高层人员。 麦予甫说。
麦予甫还说:而且,说到人员的本土化,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在上海居住的时间是最长的,已经有18年了。
最后是研发本地化。最初我们用美国的研发成果。过去几年, 我们着重研发适合亚洲市场的化妆品,包括美白系列产品,这些在美国是没有的,而特别适合中国和亚太区的市场需求。这个工作也会不断的发展下去。麦予甫表示,我们希望不断能够加强在中国研发产品的力量, 成为真正的亚太区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