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雅芳身陷贿赂门 直销业未来成谜
发布: 2008-12-03 23:13:23 作者: 吴丽 来源: 商务周刊
“乖孩子”身陷贿赂门,让直销行业的未来变得更为模糊起来
“据内部消息,被举报的是雅芳中国公司主管外事工作的副总裁,举报人为他手下员工。”直销行业专家胡远江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表示。对传言所说是雅芳竞争对手安利举报,胡远江认为,“安利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事情爆发会使得整个直销行业都陷入尴尬的局面”。
10月20日,雅芳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表公告表示,正针对中国地区的运营展开内部调查,原因是其涉嫌贿赂。雅芳中国媒体负责人给《商务周刊》记者发来的声明称,基于接到一项举报称其在中国境内的经营机构有可能存在着与经营相关的不适当差旅费、招待费和其他费用,公司正在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下,根据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对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做出关于商业行为的内部调查。
据公告披露,此次内部调查于2008年6月启动,雅芳公司已经就此主动知会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美国司法部。
美国《反海外贿赂法》主要惩罚对象是为了获得或者保持生意而向外国政府官员、政治家或供职于外国政府控制的机构中的人员行贿的美国公司或者个人。对个人的惩罚措施为10万美元的罚款和5年监禁;对公司则是最高200万美元的罚金。
“雅芳的行贿事件与国内邓湛案直接相关,邓湛被抓直接牵涉雅芳首获直销牌照的事情,因此,只有主动自曝贿赂事件。”雅芳贿赂门事件爆发后,一些行业专家把二者联系到了一起。
商务部原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邓湛曾力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直销体系”,而雅芳正是在其任内获得了直销牌照。今年9月,邓湛身陷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受贿案,并被批捕。
2003年,《直销法》启动立法程序。当时雅芳的单层次直销模式和安利主导的多层次直销模式存在很大博弈,尽管中国95%以上的直销企业采用的都是安利的多层次模式,但一年多后,雅芳模式最终胜出。直销行业专家王万军对《商务周刊》分析说,雅芳公司在公关方面,包括政府关系、品牌形象等都是做得比较好的企业。
2005年,直销法案正式出台,直销业内出现一系列转型风波。当年4月8日,国家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正式批准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天津和广东省境内进行直销试点。2006年2月22日,在其他企业还在为保证金缴纳、递交申请材料、进行服务网点审批忙碌的时候,雅芳获得第一张全国直销牌照。根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披露的信息,雅芳在32个省的74家分支机构都已获得了审批,服务网点有上千家,其中包括香港的服务网点。
“雅芳顺利拿到了第一块直销牌照,这可以说是雅芳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进行转型的一种奖励。”胡远江说。
3年多以来市场验证的结果是,直销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整治效果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弊端。“‘有中国特色的直销模式就是雅芳模式’无法在市场确立,这成为了直销市场弊端的根源。”王万军认为,直销法规给市场的定位,带来了直销企业尴尬的境地,同时也给执法带来了尴尬的难题。
“雅芳中国的贿赂门事件暴露的可能是行业‘潜规则’问题,接下来影响面会不会扩大,要视司法部门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胡远江表示,以直销牌照的方式管理直销业,令企业不得不通过特殊的公关方式寻找机会空间和利益空间,现在问题曝光,也让直销这个行业的未来变得更为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