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诠释《思利及人的力量》
发布: 2008-08-25 22:59:17 作者: admin 来源: 新华商
您是否寻找一种恒久的力量,是否想开拓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否想平复内心的郁闷,是否想追求快乐的源泉?来,《新华商》教你如何读懂这本成功人生的指南——《思利及人的力量》!
从初中生到退休人士都值得一读的书
——从数字诠释《思利及人的力量》
文 凯天
2007年9月,一本249页的《思利及人的力量》酝酿两年,喷薄而发。
先用数字说话:
——2007年9月20日,北京兆龙酒店,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举行的《思利及人的力量》新书上市发布会隆重召开。《思利及人的力量》的作者、南方李锦记董事长、百年老字号李锦记的第四代传人李惠森亲自出席,期间媒体关注,嘉宾肯定,充满期待。
——9月22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思利及人的力量》新书签名售书火热举行,共签售3020本,并为接下来的巡回签售活动预热。
——10月4日,第一站杭州,正值国庆之际,签售场面火爆。李惠森应邀开始八大城市《思利及人的力量》新书签售活动,签售量3457超过易中天。
——10月5日,第二站南京,继续火爆。李惠森《思利及人的力量》新书签售活动签售量达3720本,创造当地书店纪录,江苏卫视主动采访。
——10月6日,第三站上海,再创佳绩,《思利及人的力量》新书签售4010本,当晚上海生活时尚频道《今日印象》栏目播出现场报道。
——10月8日,第四站沈阳,室外冰天雪地,签售地点北方图书城异常火爆,《思利及人的力量》新书签售创造了中国日签售最高纪录,当天李惠森用16个小时共签售16036本!
——10月10日,第五站成都,《思利及人的力量》成都站签售活动在寒风细雨中火爆结束,天府书城3578本书三小时内抢购一空,多家媒体高度关注。
——10月11日,第六站长沙,《思利及人的力量》签售活动一样火爆。在读者热情中签售4000本,创湖南图书城最高纪录,成为媒体新闻话题。
——10月12日,第七站深圳,延续火热气氛,《思利及人的力量》签售活动三个小时内共签售3726本,创下深圳中心书城签售最高纪录。
——10月13日,第八站广州,《思利及人的力量》签售活动三个半小时共签售4380本,创下广州购书中心签售最高纪录。
——据中国青年出版社统计,从9月22日至2007年12月30日,短短三个多月,共售出《思利及人的力量》近10万册。
从以上数字,可以充分感受到南方李锦记的力量,“思利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那么令人震撼,令人感动!首先受感动的是签售活动组织者之一、中青出版社的韩文静小姐,她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充斥了冷漠与怀疑的社会,是什么精神维系着人们之间的信任、激情与忠诚?南方李锦记做到了!是因为他们拥有“思利及人”的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下,李锦记员工和经销商极度敬业,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工作激情。这种精神的力量充溢在《思利及人的力量》的字里行间。
她对当时签售的火爆场面仍记忆犹新:每一次活动的效果大大超出大家原先的设想,就如10月7日在沈阳站的签售会前夜,晚上气温接近零度,竟然还有很多读者带着小凳、暖水壶、棉衣在北方图书城门口排队等候第二天的签售。
人们读了《思利及人的力量》这本书后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一位名牌大学的原校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成功励志“教科书”,很希望我们这些教书育人的老师都能读一读。
一位教授的“读后感”很耐人寻味,他说,如果全中国的人都能读懂这本书、学会换位思考的话,也许社会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半以上。
一位营销系统的领导人有感而发:看了这本书,让我对于团队、对于创业、对于沟通和管理、对于战略和运营、对于目标和执行,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这本书也十分推崇:它教会了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不仅要“思利”,更重要的是“及人”;要脚踏实地、不断充电学习,读懂这本书的人相信会更加自信和快乐。
一位中学生是在大人的影响下翻开这本书的,他认为,看了里面的一些故事,觉得很有趣;再看后面的解释,也比较有道理。印象最深的是明白了要多关注别人的感受。
一位年长的读者看过书后很有感触,他说,这本书文字很浅,但道理很深,书里的故事可以拿出来与周围的人讨论,里面的一些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处理家庭问题和邻里问题上,他还准备动员家里人一起来看这本书。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韩小姐对此也深有同感,她希望,“思利及人”这样的一种力量可以通过文字、通过文化的推广一直传承下去。
正如李惠森在书中所言:享受探索的乐趣,聆听规律的声音,拥抱智慧的力量,收获丰盈的人生。这是我写此书的期盼,也是目标。让更多的人都能够了解思利及人,运用思利及人,发挥思利及人的力量,更多的人成就一生,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温馨提示:从下期开始,经中国青年出版社授权、作者认可,《新华商》杂志将分期选载《思利及人的力量》一书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深入阅读、理解、吸收、运用,我们尝试以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背后的深邃道理为基础,由故事展开,深入解读,并立足现实生活和工作,提出问题供大家思考,引发兴趣,帮助理解,举一反三,抓住重点。并欢迎大家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