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网 中国直销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杂志新华商选读>> 正文

慈善背后的“危机”

发布: 2008-07-23 22:49:59    作者: 于集   来源: 新华商  

慈善事业是能让社会、企业、个人形成三赢格局的伟大事业。但,如何避免因具体操作手法不当而导致爱心不被理解或被误解的情况出现?这就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

 
慈善背后的“危机”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爆发8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截至发稿前夕,估计有8万人遇难。在此天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积极参加抗震救灾工作:部队行动起来,企业行动起来,协会行动起来,个人行动起来,共同为赈灾捐款、捐物、捐血。


虽说捐助不分先后、爱心不论大小、关怀不计彼此,但在大家积极贡献自己爱心的同时,很多企业的慈善爱心行为却饱受争议。最典型的就是万科的“捐款门”事件:汶川地震发生后,深万科迅速承诺捐款200万元。而就是这200万元的捐款,让万科及其董事长王石成为网友们质疑的对象。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网友认为万科作为我国房地产的龙头企业,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捐款数额与企业身份、社会责任极不相符,太少了。


而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回答网友质疑时说:“对捐出款项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200万元是合适的。”他的理由是,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


5月19日,王石在灾区对公司“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元重建灾区的方案,即使如此,网友对万科的“补救”行为并不买帐,据一权威组织研究评估发现,万科品牌较去年严重缩水12亿……


饱受争议、惨遭拷问的企业远不只万科一家,也不只是王石一个人!像姚明,刚开始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受到诘问,直至其捐款金额公开才澄清了质疑。


对于这类现象,很多当事企业和个人肯定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认为民众不理解他们,其实笔者也表示遗憾,但更理解民众对此类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其慈善爱心不单是个人、企业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如果企业只考虑自身的实际,而忽视大众的心理期待、潜在情绪,就会因为不懂中国的民心、民情、国情,而导致好事变成坏事。


在抗震救灾爱心捐赠中,因为以下四种原因导致企业受责问的很多。


1、捐赠数额少,不堪承受民众心理期待——易遭民众诘问!


中国人都有一种民族情结,尤其在当今,只有很少的企业品牌成为跨国品牌,能够叫板国际实力,当这样的企业出现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骄傲。像万科、海尔、联想等龙头企业,它们虽然是企业,但在大多数民众心里,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脊梁的象征。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当所献爱心(在大多数人意识里,爱心的大小等同于捐赠数额的多少)远低于“不在同一层次”的企业时,民众自然会滋生一种心理,认为它不堪为中国人的骄傲,不值得我们钦佩,哪怕它规模再大、效应再好,这种心理的巨大落差,甚至造成民众直接把这些企业的行为与不爱国等同!


企业并不是没有爱心,也不是爱心比较小,而是忽略了中国民众的独特情感,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任何忽视中国民众情感的行为,都将可能导致企业出现灭顶之灾。


在王石“捐款门”事件中,网络上有一个嘉宾这样说:在出现大灾难时,对于力量强大的企业而言,钱虽然不是衡量其是否尽了社会责任的唯一标准,但肯定是主要标准之一。


地震的捐款榜出来后一直被我和身边的很多人所关注。可能对于慈善行为而言,谈钱或者说数字会让慈善举动的涵义变质。但“5·12汶川地震”不同,国家有难,匹夫尚且有责,更何况我们的企业家们。


而这,代表着许多民众的普遍心理。


因此,王老吉和万科,虽然最后都捐了一个亿,但前者遭追捧,后者遭痛骂!

一个对环境不负责的企业,对国家民族不负责的企业,就不会对消费者真正负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谁负大责任,谁就能成为大品牌,谁负小责任,谁就只能做小品牌。谁如果不想负责任,那就只能走向慢性死亡。
                                                                                                 ——牛根生


2、速度慢,慢慢走流程。让大家心里“咯噔”一下。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灾如救火!


这不单是对于我们的救援部队,对于捐赠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救援物资如药品、食品、水、帐篷等等,早一分到达灾区,灾民活着的希望就会大一些。


然而,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仍在慢慢地走流程。广州有一家企业,一直以来对外宣扬极富爱心的企业形象和文化,然而,地震爆发了4天后,企业仍然一片平静,物资迟迟不见踪影,当记者询问其抗震救灾进程时,其文宣部却说:我们要走流程,哪能说捐就捐!虽然最后其捐款数额不低,但是大家心里却永远留下了一个坎……


固然企业需要走流程,需要协调安排,这些都需要时间,但是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在灾难面前,多浪费一分钟,可能就关系到别人活生生的一条人命。企业紧急进行合理调整,高效、优质地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是迫切需要的,不能照着常规流程一步步地走,而应“特殊事件特殊处理”,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流程,为抗震救灾开绿灯。


在这方面,政府值得我们褒扬,很多民营企业、私人企业也值得肯定,而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反应却非常慢。


3、太“理性”,让人误解没有“爱心”


《北京晨报》李隽琼评述中有这样两段话:


“国难当头日,敢申大义者,才见真性情;生灵涂炭时,不计私利者,方是真慈悲。”在“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普通公民和企业公民们层出不穷的义举,屡屡令世界动容。是的,有些下岗工人是不够“理性”,月工资只有800元却捐了1000元;有的企业是不够“冷静”,把自己辛苦生产的商品白白地送了灾区……然而,正是他们的“不冷静”,给痛失家人和家园的同胞以坚强前行的动力。


巨灾面前,人性光辉怦然迸发,无论壮举还是义举,通常总与“商业精神”擦肩而过,而也正因为如此,俗世中的我们才总会礼赞英雄。确实,哭完后我们还要“理性”地活下去,还会继续构建企业捐赠的“可持续性”,而有些人,总是“理性”得太早。


网友也是这样认为:不得不承认,在国内如今慈善捐助并没有形成常态的背景下,“汶川地震富豪捐赠慈善排行榜”就是一种及时的鞭策和激励,看看排行榜上的领头数字,再对比王石、马云等人此前的冷静的态度,让人有些脊背发凉。


在慈善面前,正是因“不理性”才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一个乞丐捐102元,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框,为什么?因为对于他来说,这是他的全部身家,此次捐赠,可能会导致他挨几天饿。


所以,在慈善面前,我们企业不要去诘难大家的不理性,而要要求自己,虽然自己企业不计得失,不讲价钱,但是如果不注重策略、方式、方法,那么慈善公益所产生的效果将可能让人寒心。


4、不顾场所乱说话,易遭民众“炮轰”


“祸从口出!”


导致万科危机进一步升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王石的“二百万已尽到企业责任,员工捐款以十元为上限”的言论,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网友的口诛笔伐。在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灾区急需物质,捐款越多越好,物资越多越好,这样能为灾区提供更大的帮助,而王石抛出的“十元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


在此时此刻,哪个企业谁如果乱喷口水,就得承担恶劣的后果。


一直以来,笔者都在思索企业慈善的意义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发现:帮助别人渡过难关只是慈善的一部分。企业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在灾难面前,我们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更应该成为一个榜样,成为一种示范力量,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这样才是企业慈善的最终目的。


因此,企业在从事慈善公益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对受助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另外,也要注重此行为的社会效应,是否能起到示范作用,是否能影响周围的人参与爱心行动中。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验证码: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
全搜索

站内最新

直销资讯 直销研究

最新文章

直销公司 直销人才

相关·文章

教育培训 健康美容

热点·文章

直销家园 直销论坛

推荐·文章

人才首页 我要加入

直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