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换位思考培养为一种习惯
发布: 2008-06-20 22:17:00 作者: 李惠森 来源: 新华商
【编前语】一场八级汶川强震更加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做一件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大灾面前,大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换位思考"这个概念做出最好的集体诠释,即对灾区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否做到了换位思考呢?又该怎样将这种"换位思考"落地实处?我们不妨带着以上问题,看看以下的小故事,希望能从故事的解读中获取其中的答案。
一、故事区:
●组长的苦恼
一位同事与我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曾经担任一个区域销售小组的组长,非常希望带领整个小组做出突出的业绩。于是,他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每日晨会、每周目标、月底总结等。每次与小组成员交谈时,他都会关注目标完成的情况。然而,几个月过去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不仅目标没有达到,小组成员的抱怨声也与日俱增。他们不愿意和他沟通,甚至敬而远之。他为此很苦恼。后来,他的家人提醒他:"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你有没有关注他们的感受,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他们都清楚这个目标与自己的关系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他当时无法做出回答,因为他确实没有想过。
在他看来,带领销售小组很简单,组长想怎么干,大家跟着干就行了。因此,每天的晨会他只是听听市场进展,督促成员完成任务,却忽略了小组各成员的感受。所以,小组的目标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他们又怎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呢?
家人的提醒帮助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因此领悟到: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必须要学会理解他人。
二、解读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他人呢?
理解他人,从换位思考开始。
●什么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假想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的位置、对方的立场、对方的角色思考问题。
这就好像玩一种游戏,我们走进他人的思想里,想一想:他是谁,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有哪些需求、哪些渴望、哪些梦想,他为什么会开心,又为什么会生气、会伤心……
换位思考的游戏可以用"假如我是……"的句型来进行: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时:"假如我是孩子,会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面对市场销售时:"假如我是顾客,会喜欢什么?"
面对学生听课时:"假如我是学生,想听些什么?"
面对朋友疑虑时:"假如我是这位朋友,会有什么样的疑虑和困惑?"
用"假如我是……"的句型,实践"换位思考"就不难。
这种游戏很有趣。在"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它会让你在主动给予他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的同时,使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面对他人时,你会觉得更加坦然。
换位思考要求跳出你所在的层面,站在更大的空间思考。
比如,从你个人的角度,换成你所在的家庭、所在的团队、所在的行业,甚至换成你所在的国家和民族,换成你所处的时代社会……这种换位的难度更大一些,但是这种换位所得到的也更多一些。它会放大你的心胸,开阔你的视野,就像"鱼跃龙门",让你走出自己的局限,获得更多的空间,拥有更大的舞台。
前者好比是在平面上横向换位思考,后者好比是在空间上纵向换位思考,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世界上很多问题就发生在没有"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不容易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从尊重人的角度出发的。
但在生活中,换位思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
阻碍换位思考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试着问问自己:
当与孩子对话时,我们是否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立场、角色来和他交谈?
当遇到顾客的投诉时,我们是否会理解他的感受,心平气和地去了解抱怨的原因?
当听到不一致的声音,甚至是批评的话语时,我们是否会乐意先接受下来?
……
再进一步问问我们自己:
当与孩子对话时,有多少次,我们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因为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有多少宝贵的好奇心被我们无情地挫伤了?因此,"大人的忠告"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当遇到顾客投诉时,我们是否也感觉到顾客的焦虑和恼火呢?因为不了解困扰顾客的真正原因,我们也就不能为顾客排忧解难,消除抱怨。
当听到不同的声音时,有多少建议和启发走进我们的脑子里?
……
你是否已经感觉到换位思考不容易了?
是的,换位思考不容易!更何况,一次、两次的换位思考还远远不够。
因为成就一生需要的是,随时随地,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做到换位思考,把换位思考培养成一种习惯。
三、问题区:
1、在这次赈灾过程中,如果你是受灾者,你会怎样?如果受灾者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如果你是救援者,你会做什么?
2、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家庭,你是否做到了换位思考?
3、我们常常为自己没有得到他人理解而苦恼,怎么获得他人的理解?
4、能否举些你身边的实例,来谈谈您对换位思考的看法。
温馨提示:为增强栏目的互动性,下一期开始,《新华商》增设一"心得区",将选登您对"思利及人"的看法与观点及对以上问题的解答。欢迎各位读者来信来函或来电,心得独到者,将会与您联系,将您的照片及心得想法登载于"心得区",并赠一期《新华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