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直销环境的异与同
发布: 2005-06-30 00:00:00 作者: only 来源:
大陆开放的直销新闻对海峡两岸的业者都是一剂强心剂,让业者看到了一些希望。然而,鉴于大陆直销发展曾经历的痛苦,开放的决策必定十分慎重。这一点,两岸清醒的业者相信已经非常明确。但是,无论开放后对台商的政策如何,我想台湾正派的直销业者终归会有机会的。他们现在要考虑的,不仅是能否到大陆投资,更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如何到大陆经营。经营比投资更加困难。
技术理念 缺一不可
我特别关心的是,台商如何到大陆永续经营。这不仅是经营技巧的问题,更是经营的理念问题。有些台商对大陆的经营环境颇多微词,其实,大陆的经营环境与台湾的环境确有很大不同。需要思考的不是对环境如何抱怨,而是应该如何适应。我知道台湾企业家的适应性极强。但对大陆的经营环境的了解,切勿带有偏见。偏见使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对直销环境而言,道理绝对是共同的。我想就是这个问题试着对两岸的直销环境作一个比较。
两岸的直销环境最主要的当然是法律环境。这一点只有等到大陆的有关法规明朗化后才好来谈。因此我主要谈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
首先,收入的环境。大陆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在收水平上与台湾仍有很大差距。以北京为例,平均的年收入大约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收入的差距就是需求的差距,需求的差距就是消费的差距。在这方面,通常存在着过高估计和过低估计两方面的倾向。从表面上看,容易出现过高估计;从数字看,容易出现过低估计。这种现象极易导致业者的判断失误(如果不是有意而为)。例如,直销公司的定位普遍偏高,面对大陆的消费人群的确有些水土不服。价格偏高,导致直销行业消费者少,而经营者众,在一定程度上埋下行业危机的伏笔。有些海外直销公司的产品价格自然是与海外同价,以此来说明价格的合理性。这种直接的比较,显然忽略了收水平的差异,合理性大打折扣。直销既然是为人们就业和创业提供机会,其价格理应适应普遍的消费水平。
任何小事乘以13亿
其次,人口的环境。大陆的人口13亿,这个数量使得很多现象解释起来不能不加以重视。例如,都说大陆发展直销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如果过多的人投入直销,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人口的扩散,对于一个社会来讲是相当值得注意的。温家宝先生讲过,大陆再小的事乘以13亿,它也变成大事。的确如此。因此,在直销业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加上一个乘数,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在台湾,乘数比较小,出现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控制。如果说,大陆有大陆的特殊情况的话,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一条。任何外来企业要理解大陆,就必须从这一课开始。
再次,文化的环境。两岸同宗同根,文化上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但是两岸的多年隔绝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岸的文化背景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对直销而言非常重要。第一,大陆的总体文化水平是偏低的。尽管这几年大陆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高校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5%,但也值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状况的理解力。在大陆,很多参与直销的人文化水平极低,缺少起码的社会知识和文化水准。我们曾经进行过调查,参与直销的人其平均学历水平还低于总人口的平均学历水平,这样的人从事直销,不出乱子才怪呢。第二,大陆虽然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但整个社会的宗教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缺少基本的宗教体系。人没有宗教信仰,就缺少文化的基础。这一点以往人们注意不多。但我觉得在大陆反映很明显。目前大陆拜物教倾向泛滥,与丧失基本信仰很有关系。虽然两岸在这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大陆从正统的思想环境转变过来,很多人一旦缺少正统思想的支持,立刻就会出现精神支柱坍塌的情况。直销这个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文化色彩,例如它的培训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在一个比较散乱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多半会畸形发展。
转型期的社会
第三、大陆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多元化和多变化非常明显。所以大陆的一般民众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文化取舍的标准飘浮不定。例如,从正统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典型心态是一夜暴富。中国传统上就有笑贫不笑娼的传统,致富不择手段,富了就是一切。因此直销中那种煽动致富的宣传和鼓动,极易影响躁动的人群。相对而言,台湾已经跨过了这样的转型期,虽然中国人文化上的不足仍然存在,但应该比大陆稍微稳定和成熟些。
第四,市场的环境。大陆的市场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比台湾肯定是差一些,这些特点往往人们从管理的角度看得多,从市场环境物理变数方面看得少。所谓物理变数,诸如地域、行政区划分等。地域巨大,使得任何一种生意进来都可能产生变异。例如,直销本来不需要店铺,在大陆,没有店铺的直销使得物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的直销人员交钱而拿不到货,即便不是有意拖延,这种情况在直销中也很危险。1998年之前有的公司就是利用这样的理由而收取了大量的现金,出现债务纠纷甚至出卷款逃走的事件。所以,直销在大陆的变型现在反而被一些跨国公司所接受,他们乐得开店经营,正是因为他们发现在大陆不解决好物流问题,直销也很难正常发展。如此广大的地域,要想管理好很不容易,相信这是极为浅显的道理。所以,仅用一般的市场经济来解释,根本无法认识大陆的市场环境。
最后,管理的环境。对市场的管理,两岸的差异更大。台湾的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立法程式比较清楚,立法思想比较开放,更加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例如,直销企业的报备制取是证明。在大陆,市场的作用也很大,但政府的管理思想和手段依然趋于以管为主。严格管理肯定是未来政府管理直销行业的指导思想。这种严格管理既基于大陆对直销的认识非常不同,也基于大陆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同。在直销问题上,大陆也许不会太多借鉴台湾的经验,因为台湾的市场小,相对成熟,管理上偏重市场,例如对直销的市场计划审核较为宽松,更重视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投诉和问题。理论上这些是很正确的,但把市场计划判断的责任全部交给消费者,在大陆可能是不现实的,也是危险的。那些文化水平很低的消费者根本没有识别能力。待出了事再来处理,其社会影响可能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大陆对直销企业的管理必定是全程的,而不是只管结果。
技术理念 缺一不可
我特别关心的是,台商如何到大陆永续经营。这不仅是经营技巧的问题,更是经营的理念问题。有些台商对大陆的经营环境颇多微词,其实,大陆的经营环境与台湾的环境确有很大不同。需要思考的不是对环境如何抱怨,而是应该如何适应。我知道台湾企业家的适应性极强。但对大陆的经营环境的了解,切勿带有偏见。偏见使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对直销环境而言,道理绝对是共同的。我想就是这个问题试着对两岸的直销环境作一个比较。
两岸的直销环境最主要的当然是法律环境。这一点只有等到大陆的有关法规明朗化后才好来谈。因此我主要谈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
首先,收入的环境。大陆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在收水平上与台湾仍有很大差距。以北京为例,平均的年收入大约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收入的差距就是需求的差距,需求的差距就是消费的差距。在这方面,通常存在着过高估计和过低估计两方面的倾向。从表面上看,容易出现过高估计;从数字看,容易出现过低估计。这种现象极易导致业者的判断失误(如果不是有意而为)。例如,直销公司的定位普遍偏高,面对大陆的消费人群的确有些水土不服。价格偏高,导致直销行业消费者少,而经营者众,在一定程度上埋下行业危机的伏笔。有些海外直销公司的产品价格自然是与海外同价,以此来说明价格的合理性。这种直接的比较,显然忽略了收水平的差异,合理性大打折扣。直销既然是为人们就业和创业提供机会,其价格理应适应普遍的消费水平。
任何小事乘以13亿
其次,人口的环境。大陆的人口13亿,这个数量使得很多现象解释起来不能不加以重视。例如,都说大陆发展直销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如果过多的人投入直销,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人口的扩散,对于一个社会来讲是相当值得注意的。温家宝先生讲过,大陆再小的事乘以13亿,它也变成大事。的确如此。因此,在直销业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加上一个乘数,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在台湾,乘数比较小,出现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控制。如果说,大陆有大陆的特殊情况的话,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一条。任何外来企业要理解大陆,就必须从这一课开始。
再次,文化的环境。两岸同宗同根,文化上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但是两岸的多年隔绝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岸的文化背景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对直销而言非常重要。第一,大陆的总体文化水平是偏低的。尽管这几年大陆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高校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5%,但也值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状况的理解力。在大陆,很多参与直销的人文化水平极低,缺少起码的社会知识和文化水准。我们曾经进行过调查,参与直销的人其平均学历水平还低于总人口的平均学历水平,这样的人从事直销,不出乱子才怪呢。第二,大陆虽然实行宗教自由的政策,但整个社会的宗教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缺少基本的宗教体系。人没有宗教信仰,就缺少文化的基础。这一点以往人们注意不多。但我觉得在大陆反映很明显。目前大陆拜物教倾向泛滥,与丧失基本信仰很有关系。虽然两岸在这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大陆从正统的思想环境转变过来,很多人一旦缺少正统思想的支持,立刻就会出现精神支柱坍塌的情况。直销这个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文化色彩,例如它的培训文化和企业文化等,在一个比较散乱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多半会畸形发展。
转型期的社会
第三、大陆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多元化和多变化非常明显。所以大陆的一般民众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文化取舍的标准飘浮不定。例如,从正统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典型心态是一夜暴富。中国传统上就有笑贫不笑娼的传统,致富不择手段,富了就是一切。因此直销中那种煽动致富的宣传和鼓动,极易影响躁动的人群。相对而言,台湾已经跨过了这样的转型期,虽然中国人文化上的不足仍然存在,但应该比大陆稍微稳定和成熟些。
第四,市场的环境。大陆的市场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比台湾肯定是差一些,这些特点往往人们从管理的角度看得多,从市场环境物理变数方面看得少。所谓物理变数,诸如地域、行政区划分等。地域巨大,使得任何一种生意进来都可能产生变异。例如,直销本来不需要店铺,在大陆,没有店铺的直销使得物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有的直销人员交钱而拿不到货,即便不是有意拖延,这种情况在直销中也很危险。1998年之前有的公司就是利用这样的理由而收取了大量的现金,出现债务纠纷甚至出卷款逃走的事件。所以,直销在大陆的变型现在反而被一些跨国公司所接受,他们乐得开店经营,正是因为他们发现在大陆不解决好物流问题,直销也很难正常发展。如此广大的地域,要想管理好很不容易,相信这是极为浅显的道理。所以,仅用一般的市场经济来解释,根本无法认识大陆的市场环境。
最后,管理的环境。对市场的管理,两岸的差异更大。台湾的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立法程式比较清楚,立法思想比较开放,更加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例如,直销企业的报备制取是证明。在大陆,市场的作用也很大,但政府的管理思想和手段依然趋于以管为主。严格管理肯定是未来政府管理直销行业的指导思想。这种严格管理既基于大陆对直销的认识非常不同,也基于大陆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同。在直销问题上,大陆也许不会太多借鉴台湾的经验,因为台湾的市场小,相对成熟,管理上偏重市场,例如对直销的市场计划审核较为宽松,更重视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投诉和问题。理论上这些是很正确的,但把市场计划判断的责任全部交给消费者,在大陆可能是不现实的,也是危险的。那些文化水平很低的消费者根本没有识别能力。待出了事再来处理,其社会影响可能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大陆对直销企业的管理必定是全程的,而不是只管结果。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