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研究与产业的发展
发布: 2005-05-31 00:00:00 作者: 杨谦 来源:
2004年11月23日台湾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合作,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第九届(台湾中山大学直销学术研究中心的研讨会排序)直销学术研讨会。我记得在去年我到台湾参加陈得发教授主持的第八届直销学术研讨会时,陈教授就表达了把研讨会开到大陆的愿望。坦率的说,那时我表示极度的怀疑。不是怀疑陈教授的学术诚意,而是怀疑在大陆目前的敏感状态下,这样的研讨会是否能够获得批准。这一年来,陈教授为了这个想法在海峡两岸奔波,终于在大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共同努力下成为现实。只有局内人才能理解和体会陈教授的辛苦。
我有幸受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一次研讨会与我上次在台湾参加的研讨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大陆的学者参与的程度有所扩大。在研讨会上有多名大陆学者发表论文。在学习各位学者的论文同时,我发现了一个差别,即海峡两岸学者不同的学术素养。海外的学者包括业者在内认真研究的直销产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运用的是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和基本函数,而国内的学者则研究政策性的问题,基本依据的是个人的好恶和判断。
这种差异是高等教育的差异,是学术研究素养养成的差异,当然也是两岸目前直销发展阶段的差异。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如果就此说这是判断大陆直销产业水平的一个标准,我认为不为过。毕竟,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学术研究无疑是基础。政府的政策和法规都需要学术的支援。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的水平也是一种产业环境。
众所周知,大陆根据加入WTO的协议,即将开放直销。这成为世界直销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今年9月10日商务部在厦门召开了直销座谈会。从那以后,中国直销立法的进程加快了。新闻媒介把这类的新闻已经做足了。但我认为,对一个产业立法,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仅有赖于政府工作的效率,实际上更有赖于学术界研究的积累。对大陆来说,政府的效率已经很高了,但学术界的支持却是极其不足的。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大陆的学术研究并没有为政府的立法提供足够的理论与政策的基础。所以,到今年的12月11曰(预定直销法规的出台日期)大陆的直销法规不能颁布的话,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内地目前的直销学术研究十分可悲。大陆绝非缺少专家。但说起来专家很多,可真正的学者和知名的高等学府根本就不屑于研究直销,这首先是直销的学术地位难以确立。目前大陆有关直销的刊物比台湾要多得多,出版的关于直销的图书也有数十种,然而想在清华大学召开像研讨会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却寥若晨星。更可悲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称是专家的人并不真正深入的研究直销和直销立法,而是在借这个题目传播各类误导的资讯,或者为某些企业或者为个人谋取各种利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与他们的蛊惑不无关系。所以我在想,大陆直销产业的发展不够理想,可能与这个产业的学者群有很大关系,如果像陈得发教授这样的学者多起来,那些谋取功名利禄的学者少了或者不成气候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就有希望了。
大陆直销法规影响范畴要远远超过台湾。它涉及的企业和人员都是巨大的。所以,直销法规出台晚一些,对各种问题的考虑复杂一些,对这个产业来讲是个好事。这也给学术界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让我们汗颜的是,从业人员这一次还是抢了先。安利公司的资深律师何凯立先生最近在大陆出版了《中国直销法规的演变》一书,对大陆直销十余年来直销管理的相关法规进行了深入的追踪研究。这虽然是一本很多人读起来不太习惯的书,因为它太专业,但完全可以成为研究大陆直销立法的权威参考。
直销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这似乎是公认的。但特殊之处究竟在哪里,很多人说不清楚,更不用说普通的民众。这是对大陆发展直销产业最大的威胁。试想哪一个政府的部门能够容忍一个说不清楚的产业无序发展。我想这是摆在大陆学术界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我希望海峡两岸的学术界应该携起手,共同开展一些跨文化的研究,多去探讨一些直销产业发展的规律,多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只有这样才可能加快直销法规的诞生。
我有幸受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一次研讨会与我上次在台湾参加的研讨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大陆的学者参与的程度有所扩大。在研讨会上有多名大陆学者发表论文。在学习各位学者的论文同时,我发现了一个差别,即海峡两岸学者不同的学术素养。海外的学者包括业者在内认真研究的直销产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运用的是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和基本函数,而国内的学者则研究政策性的问题,基本依据的是个人的好恶和判断。
这种差异是高等教育的差异,是学术研究素养养成的差异,当然也是两岸目前直销发展阶段的差异。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如果就此说这是判断大陆直销产业水平的一个标准,我认为不为过。毕竟,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学术研究无疑是基础。政府的政策和法规都需要学术的支援。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术研究的水平也是一种产业环境。
众所周知,大陆根据加入WTO的协议,即将开放直销。这成为世界直销界共同关心的大事。今年9月10日商务部在厦门召开了直销座谈会。从那以后,中国直销立法的进程加快了。新闻媒介把这类的新闻已经做足了。但我认为,对一个产业立法,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仅有赖于政府工作的效率,实际上更有赖于学术界研究的积累。对大陆来说,政府的效率已经很高了,但学术界的支持却是极其不足的。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大陆的学术研究并没有为政府的立法提供足够的理论与政策的基础。所以,到今年的12月11曰(预定直销法规的出台日期)大陆的直销法规不能颁布的话,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内地目前的直销学术研究十分可悲。大陆绝非缺少专家。但说起来专家很多,可真正的学者和知名的高等学府根本就不屑于研究直销,这首先是直销的学术地位难以确立。目前大陆有关直销的刊物比台湾要多得多,出版的关于直销的图书也有数十种,然而想在清华大学召开像研讨会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却寥若晨星。更可悲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称是专家的人并不真正深入的研究直销和直销立法,而是在借这个题目传播各类误导的资讯,或者为某些企业或者为个人谋取各种利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与他们的蛊惑不无关系。所以我在想,大陆直销产业的发展不够理想,可能与这个产业的学者群有很大关系,如果像陈得发教授这样的学者多起来,那些谋取功名利禄的学者少了或者不成气候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就有希望了。
大陆直销法规影响范畴要远远超过台湾。它涉及的企业和人员都是巨大的。所以,直销法规出台晚一些,对各种问题的考虑复杂一些,对这个产业来讲是个好事。这也给学术界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让我们汗颜的是,从业人员这一次还是抢了先。安利公司的资深律师何凯立先生最近在大陆出版了《中国直销法规的演变》一书,对大陆直销十余年来直销管理的相关法规进行了深入的追踪研究。这虽然是一本很多人读起来不太习惯的书,因为它太专业,但完全可以成为研究大陆直销立法的权威参考。
直销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这似乎是公认的。但特殊之处究竟在哪里,很多人说不清楚,更不用说普通的民众。这是对大陆发展直销产业最大的威胁。试想哪一个政府的部门能够容忍一个说不清楚的产业无序发展。我想这是摆在大陆学术界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我希望海峡两岸的学术界应该携起手,共同开展一些跨文化的研究,多去探讨一些直销产业发展的规律,多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只有这样才可能加快直销法规的诞生。
上一篇:杨谦:互联网下 谈直企向平台型组织的转型 下一篇: 杨谦:立法的基础在于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