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直销陷阱多
发布: 2005-03-03 00:00:00 作者: only 来源:
东阳某学校的一位老师向本报反映:“前几天有人到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健康知识讲座,我们开始以为是真给我们上保健课,其实是向我们推销保健品。学校的很多老师都买了这些产品,但是服用后,觉得一点效果都没有。我们都有上当的感觉。”
保健品公司到学校直销
据这位老师介绍,学校说从中科院来了一位医学专家,要给大家上一堂保健课。但上课时,讲课的人一直在介绍某公司的保健品,还说这些保健品多么有用。
买了保健品的杨老师说,这些保健品销售人员都非常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开始只是介绍教师的职业病,取得信任后就介绍产品,说这些产品主要是针对教师职业病的,还说要赠送一部分产品,并且免费为这些老师做“一滴血”身体检查。老师们领了这些免费的产品后,他们就说领了保健品的人都要办一张保健卡,保健品不要钱,但是这张卡要钱。
应聘到保健品公司当讲师
本报此前也接到过类似投诉,为了解保健品直销的内幕,记者曾到义乌一家保健品公司做过暗访。
那天,记者到义乌人才市场,刚好有家叫御大元宝的保健品公司在招聘讲师,填了登记表后,公司叫记者第二天下午去面试。
第二天下午,在公司的总部(宾王市场附近的一个写字楼里)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等面试,公司这次不仅招讲师,还招保健医生和销售人员。公司销售部主任告诉应聘人员,他们是以补肾为卖点的保健品公司,讲师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健康知识讲座,保健医生负责解答消费者提出的医学方面问题。
记者顺利通过面试,公司组织了两天的培训,由老讲师和公司的一些老销售人员为我们这些新来人员传授经验。除了医学知识、产品知识,老讲师还给我们讲了具体的技巧,如何让听课的对象相信,从而购买产品。那些老销售人员还教如何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
参加了两天的培训,记者掌握了做好讲师的一些基本技巧:第一,每次讲课时,都要把自己说成是权威人士,或者是权威人士的弟子,往往说成是中科院或者北大某著名学者的弟子,实际上我们以前都没有听过这些著名学者。第二,一定要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明白他们需要什么,要对听众“软硬兼施”,软的就是讲保健品的好处,介绍一些医学知识,让听众认同,硬的就是夸大一些疾病或者疾病现象,给听众加重心理负担。这样,听众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保健品直销的真相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许多保健品公司为了争夺市场,都采取了所谓的直销手段。直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会议营销,一种是旅游营销。会议营销就是采用会议或者上课的方式,把消费者集中在一起,开始讲保健课,慢慢引申到产品,最后推销产品。旅游营销方式差不多,只是把这种推销方式放到了野外,在旅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游客,然后推销产品。
在做实习讲师时,记者多次和公司销售人员一起外出讲课。因为公司的产品是以补肾为主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所以销售人员在销售时主要联系一些老年人团体,各地老协、退休老教师、单位的退休人员等。会议营销是公司的主要营销方式。一般来说,公司的销售人员分成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团队3个人,其中一个保健医生,两个销售人员。这些销售团队主要在外面联系业务,如果联系好某个单位,需要讲师去讲课,公司就会把讲师分配给那个团队。
有一次,公司的销售人员先是和某单位的退休办联系,请那些管事的人吃饭,还送给他们礼物。在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就以单位的名义组织退休人员在酒店举行健康知识讲座。这次他们组织到80多个退休人员来听讲座。公司销售人员先介绍讲师是浙大某某著名学者的弟子,曾经研究出某著名保健品,其实这个讲师是前两天刚从人才市场招来的。
讲师为了拉近和大家的距离,先是讲了几个笑话,然后介绍了一些老年人容易犯的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的防治办法。讲师在讲课时,一般都会提到“亚健康”这个词语。在保健品公司看来,亚健康就是保健品存在的医学基础,因为亚健康状态是药物不能治疗的,必须服用保健品。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几乎80%的保健品公司都以消除亚健康状态作宣传。
现在一些保健品厂商为了争夺市场,甚至搞起了“恐吓竞赛”,一个比一个说得玄乎。仅以“补锌热”为例,一些补锌产品厂商下足口舌别有用心,肆意夸大中国人缺锌的“普遍性”、“严重性”。医学专家指出:补锌要有的放矢,过量补锌隐患大。如长期或大量服用硫酸锌,约有15%的人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部分人口唇及四肢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甚至胃穿孔,也可引起严重贫血。滥用硫酸锌者还会出现中枢神经兴奋,致使睡眠不足或失眠。若将硫酸锌与胃蛋白酶合剂或酸性龙胆合剂等同时服用,还会增加毒性。
保健品真有作用吗
这些保健品真的有作用吗?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只管大胆去宣传,说得再过分都没关系。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说一定能治疗疾病,只要吃了没有副作用就可以。何况,有些老年人服用保健品可以起到心理作用,说不定他们的症状有所缓解,反过来又可以为我们的产品做宣传。”
上溪的一对老年夫妇买了某公司的一床保健被子,花了8000多元,用了五六个月没有什么作用,子女怪他们乱花钱。老夫妇去找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要再等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可是后来他们每次去,工作人员都这么答复他们。义乌中心医院的陈医生认为,保健品的作用本来就不好界定,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对身体有明显的危害,很难追究保健品公司的责任。
这类保健品公司一般也都是一锤子买卖,很少会有回头客。某保健品公司的保健医生小刘来自江西宜春,她向记者抱怨:“业务太难做了,开发出来的客户一般都不会回头。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没有作用人家肯定不会再买。”
保健品利润惊人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现在我国的保健品市场还不是很健全,一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拼命降低保健品的营养含量,使保健品有其名而无其实。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售价198元一盒的保健品成本可能不到10元,利润非常惊人。
据记者了解,公司的销量非常有限,一个月的销量大概就4万元到5万元,但是根据公司市场部主任介绍,虽然销量很小,公司不仅没有亏损,相反还有盈利,这其中的秘密就是利润惊人。
公司在宣传海报上说有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在北京有研究中心,但是据记者了解,公司的宣传全是假的,北京的研究中心是编出来的,生产基地也只是设想中的,公司也就是在写字楼租了两个办公室,委托一家药品公司生产。
保健品公司到学校直销
据这位老师介绍,学校说从中科院来了一位医学专家,要给大家上一堂保健课。但上课时,讲课的人一直在介绍某公司的保健品,还说这些保健品多么有用。
买了保健品的杨老师说,这些保健品销售人员都非常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开始只是介绍教师的职业病,取得信任后就介绍产品,说这些产品主要是针对教师职业病的,还说要赠送一部分产品,并且免费为这些老师做“一滴血”身体检查。老师们领了这些免费的产品后,他们就说领了保健品的人都要办一张保健卡,保健品不要钱,但是这张卡要钱。
应聘到保健品公司当讲师
本报此前也接到过类似投诉,为了解保健品直销的内幕,记者曾到义乌一家保健品公司做过暗访。
那天,记者到义乌人才市场,刚好有家叫御大元宝的保健品公司在招聘讲师,填了登记表后,公司叫记者第二天下午去面试。
第二天下午,在公司的总部(宾王市场附近的一个写字楼里)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等面试,公司这次不仅招讲师,还招保健医生和销售人员。公司销售部主任告诉应聘人员,他们是以补肾为卖点的保健品公司,讲师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健康知识讲座,保健医生负责解答消费者提出的医学方面问题。
记者顺利通过面试,公司组织了两天的培训,由老讲师和公司的一些老销售人员为我们这些新来人员传授经验。除了医学知识、产品知识,老讲师还给我们讲了具体的技巧,如何让听课的对象相信,从而购买产品。那些老销售人员还教如何劝说消费者购买产品。
参加了两天的培训,记者掌握了做好讲师的一些基本技巧:第一,每次讲课时,都要把自己说成是权威人士,或者是权威人士的弟子,往往说成是中科院或者北大某著名学者的弟子,实际上我们以前都没有听过这些著名学者。第二,一定要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明白他们需要什么,要对听众“软硬兼施”,软的就是讲保健品的好处,介绍一些医学知识,让听众认同,硬的就是夸大一些疾病或者疾病现象,给听众加重心理负担。这样,听众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保健品直销的真相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许多保健品公司为了争夺市场,都采取了所谓的直销手段。直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会议营销,一种是旅游营销。会议营销就是采用会议或者上课的方式,把消费者集中在一起,开始讲保健课,慢慢引申到产品,最后推销产品。旅游营销方式差不多,只是把这种推销方式放到了野外,在旅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游客,然后推销产品。
在做实习讲师时,记者多次和公司销售人员一起外出讲课。因为公司的产品是以补肾为主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所以销售人员在销售时主要联系一些老年人团体,各地老协、退休老教师、单位的退休人员等。会议营销是公司的主要营销方式。一般来说,公司的销售人员分成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团队3个人,其中一个保健医生,两个销售人员。这些销售团队主要在外面联系业务,如果联系好某个单位,需要讲师去讲课,公司就会把讲师分配给那个团队。
有一次,公司的销售人员先是和某单位的退休办联系,请那些管事的人吃饭,还送给他们礼物。在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就以单位的名义组织退休人员在酒店举行健康知识讲座。这次他们组织到80多个退休人员来听讲座。公司销售人员先介绍讲师是浙大某某著名学者的弟子,曾经研究出某著名保健品,其实这个讲师是前两天刚从人才市场招来的。
讲师为了拉近和大家的距离,先是讲了几个笑话,然后介绍了一些老年人容易犯的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的防治办法。讲师在讲课时,一般都会提到“亚健康”这个词语。在保健品公司看来,亚健康就是保健品存在的医学基础,因为亚健康状态是药物不能治疗的,必须服用保健品。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几乎80%的保健品公司都以消除亚健康状态作宣传。
现在一些保健品厂商为了争夺市场,甚至搞起了“恐吓竞赛”,一个比一个说得玄乎。仅以“补锌热”为例,一些补锌产品厂商下足口舌别有用心,肆意夸大中国人缺锌的“普遍性”、“严重性”。医学专家指出:补锌要有的放矢,过量补锌隐患大。如长期或大量服用硫酸锌,约有15%的人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部分人口唇及四肢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甚至胃穿孔,也可引起严重贫血。滥用硫酸锌者还会出现中枢神经兴奋,致使睡眠不足或失眠。若将硫酸锌与胃蛋白酶合剂或酸性龙胆合剂等同时服用,还会增加毒性。
保健品真有作用吗
这些保健品真的有作用吗?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只管大胆去宣传,说得再过分都没关系。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说一定能治疗疾病,只要吃了没有副作用就可以。何况,有些老年人服用保健品可以起到心理作用,说不定他们的症状有所缓解,反过来又可以为我们的产品做宣传。”
上溪的一对老年夫妇买了某公司的一床保健被子,花了8000多元,用了五六个月没有什么作用,子女怪他们乱花钱。老夫妇去找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要再等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可是后来他们每次去,工作人员都这么答复他们。义乌中心医院的陈医生认为,保健品的作用本来就不好界定,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对身体有明显的危害,很难追究保健品公司的责任。
这类保健品公司一般也都是一锤子买卖,很少会有回头客。某保健品公司的保健医生小刘来自江西宜春,她向记者抱怨:“业务太难做了,开发出来的客户一般都不会回头。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没有作用人家肯定不会再买。”
保健品利润惊人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现在我国的保健品市场还不是很健全,一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拼命降低保健品的营养含量,使保健品有其名而无其实。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售价198元一盒的保健品成本可能不到10元,利润非常惊人。
据记者了解,公司的销量非常有限,一个月的销量大概就4万元到5万元,但是根据公司市场部主任介绍,虽然销量很小,公司不仅没有亏损,相反还有盈利,这其中的秘密就是利润惊人。
公司在宣传海报上说有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在北京有研究中心,但是据记者了解,公司的宣传全是假的,北京的研究中心是编出来的,生产基地也只是设想中的,公司也就是在写字楼租了两个办公室,委托一家药品公司生产。
今日新闻头条
我也说两句
已有评论 0 条 查看全部回复